张笑川雨
6月27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丘陵地区梯田水稻宜机化高效栽培技术装备现场观摩活动在台州仙居杨丰山举行。
活动现场,实地演示了涵盖耕整地、栽插、田间管理、收获等水稻生产全链条的一系列新型小型农机装备。这些“小而灵”的机械,专为适应丘陵山区复杂地形设计,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高效性,为梯田机械化生产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杨丰山村作为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结对帮扶村,海拔400米以上,拥有2000余亩古越梯田。面对梯田长期受制于地形、气候、空间而难以机械化生产的困境,该村在多方支持下,打通田间道路、升级灌溉设施、引入优质稻种,制订优质稻产业发展方案。
通过以集成宜机道路改造、集中供秧机插、病虫害立体防控等为核心的丘陵山区梯田优质稻宜机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杨丰山大米亩产、品质、售价全面提升,梯田预期产量目标锁定650公斤/亩以上,节本增效100元/亩以上。
本次现场观摩活动展示了杨丰山从人背肩扛到机械上山的成功跨越,也为丘陵山区梯田水稻宜机化高效栽培技术装备的推广和应用搭建了良好平台,助力全国梯田拥抱新质生产力,重焕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蓬勃生机。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之江同心·新知新质圆桌会,国内知名专家深入剖析了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研发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传授了优质稻丰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仙居乃至全国同类型地区水稻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