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而这个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会在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次新规的出台,有一个最重要的变化,以前,被打之后,人们都不敢还手,怕定义为互殴,如今新规出台了重构“被殴打还手即互殴”的认定标准,同时还有“宠物伤人可直接治安处罚”,以及高空抛物、无人机“黑飞”等新型风险纳入规制范畴。
当然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还是关于“打不还手”的一个变化。在今年5月份,就有一个案例,说的是山东饭店的张女士,被醉酒男子刘某殴打后还手,公安机关最后认定两人互殴,分别处以行政拘留,案件被检察院提起抗诉,最终法院改判张女士,反击是为了防止侵害,不予处罚。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这种防卫行为,而被处罚的有不少,那么新规的出台,则会改变这种局势,“打不还手”成过去式?新规明确正当防卫免罚,啥是正当防卫呢?
为啥说“打不还手”成过去式?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直面争议问题,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行为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大家记住了,这个“打不还手”,并不是让你参与冲突,或者是真正的互殴,而是说的必要时候的一个防卫。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正当防卫呢?当受到侵害的时候,人们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这个就属于正当防卫。而且新规也明确了,强调防卫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避免过度防卫导致不必要的损害。
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保障公民行使防卫权的合法性。
如何正确理解正当防卫?
按照刑法学当中的一个说法,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另外大家比较关心的一点,如果别人打你,立马还手属于正当防卫吗?这个肯定是不属于的,打架斗殴中,任何一方对他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两人及多人打架斗殴,一方先动手,后动手的一方实施的所谓反击他人侵害行为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那么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什么情形下,人们可以采用正当防卫呢?
1、 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2、 界定防卫限度。强调防卫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避免过度防卫导致不必要的损害。
3、 免除法律责任。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保障公民行使防卫权的合法性。
4、 保护见义勇为。鼓励公民在他人遭受不法侵害时挺身而出,明确见义勇为行为受法律保护,避免因防卫行为受到不当处罚。
5、 明确举证责任。在涉及防卫性措施的争议中,公安机关需充分调查取证,确保对防卫行为的认定客观公正。
笔者认为,“打不敢还手”成过去式,这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民的一个权益,另外就是特别强调见义勇为,保护这种行为,这种不受到处罚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