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升级,130项试点任务已实施128项

记者27日获悉,自2022年12月入选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以来,广州紧扣“服务+”主线,在制度“破冰”、要素流动、产业跃迁等领域持续突破,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释放出强劲发展动能。

截至目前,130项试点任务已推进实施128项,实施率达98.5%。涉外法律服务、绿色金融等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平台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2.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70%。

试点期间,广州市累计新设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近1.5万家,服务贸易突破750亿美元,连续两年呈两位数增长。

新业态引擎强劲拉动外贸增长。今年1~5月进出口5062.3亿元,同比增长17.7%,出口增速达29.2%。

图片
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产业赋能服务链与产业链深度共振

记者了解到,在探索“服务+制造”方面,广州在全国首创将“自动驾驶平均脱离间隔里程”纳入测试标准,开放一般测试道路1340条(单向里程2601公里)、高快速测试公路10条(263公里),构建起多区联通、跨区测试网络。推动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或网约车示范运营和商业化示范应用,基本实现示范运营全域开放;在全国率先开启自动驾驶公交小巴规模化示范应用,服务近60万人次。在这套“组合拳”之下,小鹏汽车率先实现高阶城市场景智能驾驶量产,吸引大众集团7亿美元入股;而小马智行获沙特1亿美元融资,成为阿布扎比智能驾驶产业集群成员。

图片

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广交汇·好采广州”消费品牌,借势广交会28万境外采购商流量,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盛会,展馆内“食在广州嘉年华”虏获全球客商味蕾;展馆外联动批发市场、重点商圈推出专属礼遇,“食在广州”消费券带动餐饮消费近亿元。

另外,广州市已有71户退税商店实现“商店内购物+退税”一站式服务,离境退税商店总数突破500家。

业态创新攻坚开辟开放“新赛道”

面对新业态发展中的旧规则“掣肘”,广州以制度创新疏通“堵点”,勇闯“无人区”。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北面的白云机场,带电货物运输实现零的突破。面对锂电产品运输成本高、时效慢等行业难题,广州协同民航、机场物流、跨境电商企业,简化航空运输文件要求,制定国内机场收运新标准,开发“全球跨境电商带电货物数据服务平台”,运用AI与大模型技术实现智能核验,并首创“一次集中预审、多机场联合共享”的通关模式。

图片
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 ,是全国首创的全球跨境电商卖家服务中心。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破壁”成效立竿见影。去年6月1日,首架南航跨境电商带电货物运输包机顺利从广州白云机场飞往英国伦敦,实现民航中南地区跨境电商带电货物运输零的突破。新模式下,时效提升55%,地面成本降低61%,日均出口量达8吨,为全国带电货物转道境外“痛点”提供了“广州解法”。

在广州南边的广州港码头,国际船舶保税燃料加注中心加速崛起。为扭转保税燃料价格劣势,广州将支持液化天然气(LNG)作为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税政策纳入试点范围,全力攻坚无保税LNG气源、广州港外锚地加注、外籍新造船交付与燃料加注等堵点。截至目前,广州保税燃料加注量累计超300万吨,出口货值超160亿元。其中,低硫、高硫生物燃料油填补了我国保税燃料加注空白,使广州跻身全球少数具备最全保税燃料加注服务的城市之列。

▌营商优化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2.0版

营商环境是开放的生命线。试点以来,广州聚焦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外资服务体系,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营商”促“赢商”。去年,广州率先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面向社会公开发布100项年度改革任务。今年,“益企行”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116名“政策体验官”上岗,建立“建议收集—政策迭代”闭环机制。

今年4月8日,国务院批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再次为广州开放赋能。广州正精心谋划新一轮改革,以制度型开放为引擎、要素流动为血脉、业态创新为突破,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2.0版。比如,在电信领域,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医疗领域,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执业;支持开办外资护理学院。在金融领域,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文静 通讯员 穗商务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