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驻地,骄阳似火,中部战区空军某部飞行现场,战鹰轰鸣,机场一片忙碌。任务下达后,张浩和谭红梅拎着飞行包迅速登上各自的飞机,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飞向蓝天,逐渐消失在天际。
驾机翱翔蓝天,是张浩、谭红梅儿时就有的梦想。当梦想照进现实,他们的人生轨迹也由此产生交汇。谭红梅是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为人直爽,待人热情,她毕业时,张浩已经有了5年的部队飞行经历。
2001年,张浩、谭红梅所在单位组织文体活动,相近的年龄、相似的经历、共同的追求,让他们渐渐熟悉。第一次互道晚安、第一次送礼物、第一次约会,二人很快就确立了恋爱关系,2003年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从相识、相知到相恋,虽然两人同在一个单位,却像谈了一场“异地恋”。婚后不久,因为工作需要,张浩去其他单位任职。新婚的甜蜜还没淡去,夫妻就要分离。接到命令那天,谭红梅有些失落,张浩也十分不舍。为了让丈夫宽心,谭红梅笑着说:“没事啊,咱俩以后可以在空中约会呀。”没想到,两地分居的生活,他俩一下过了十多年。这些年里,他们默默牵挂着彼此,互相鼓励。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双军人不易,两名飞行员组成的家庭,经受的困难更特殊。飞行任务重,两人聚少离多。儿子出生后,在带给这个家幸福的同时,也给他们肩上多压了一副担子。一边是飞行,一边是家庭,谭红梅只得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帮忙。知道夫妻俩飞行工作忙,善解人意的父母很少打电话给他们。唯独有一次,孩子得了肺炎连续发烧好几天,吃了药依然不见好转,情急之下他们只好紧急联系谭红梅。谭红梅连夜请假赶回家,抱着孩子直奔医院。一番治疗后,烧总算退了下来,谭红梅满头冷汗,疲惫地听着医生的叮嘱:“这么小的孩子,发烧可不是小毛病,以后不能等好几天了才来医院,要重视起来!”2015年,张浩调回了原单位,夫妻俩终于又团聚了。同年,谭红梅接到新的任务。她天天泡在学习室,有时为了背记一个油路图,反复画上十几遍;有时为了搞透一个电路工作原理,专门跑到机舱里研究摸索,就连吃饭也拿着筷子若有所思地比画。张浩在主动承担更多家庭事务的同时,积极帮助妻子整理学习资料,并结合飞行经历,传授方法技巧,为谭红梅完成任务加油提速。此举引来其他飞行员羡慕,开玩笑道:“家里有人‘开小灶’就是好,你们真幸福!”
“二十余载万般辛苦、二十余载无怨无悔。你是善良的好妻子,孝老爱亲、不畏离愁,撑起半边天,同时,你也是我最信任的战友,与我并肩作战、携手前行、比翼齐飞,共同守护祖国的蓝天……”在写给谭红梅的一封信里,张浩这样写道。

谭红梅改装国产某新型运输机时,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不负众望地成为一名女机长。但她深知,一个人技术水平再强,也只能飞好一架飞机,作为机长和教员,不但要自己飞好,还要带好新员。
近几年,随着使命任务不断拓展,人才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她一个场次接着一个场次带教,既要克服长时间飞行带来的身体疲惫,又要时刻关注新员操纵情况,还要及时进行提醒指导。带教时,她以女性独有的亲和力,很好地照顾到新员的情绪变化。不少和她一起飞过的年轻飞行员这样夸赞:“和谭教员飞行进步很快,她能用温柔的语言指出我们的不足。”如今,谭红梅培养带教的第一批新员都已经如期完成改装。每每谈到这些年轻人的进步,谭红梅的脸上总会洋溢着满足与自豪。最大的默契和幸福,就是为同一份事业而奋斗。同样的理想信念和使命追求,让张浩、谭红梅彼此信任、相互理解。夫妻俩携手前行,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出色地完成了各类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