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诞生前的数学战争(四):无穷符号的发明者

1631年12月的圣诞假期,一位15岁男孩,好奇地看着弟弟在纸上练习计算题,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数学,他很快从弟弟这里学到了这种商人记账用的简单算术。谁能料到,这位数学基本自学的他,竟然在多年后成为微积分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人物。
他就是无穷符号的发明者——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
图片

图片

无穷符号的发明者
第二年(1632年),沃利斯就进入了剑桥大学,而此时的大学已经出现了很多新思想,包括: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轨道计算、伽利略的科学观和培根的经验主义哲学等,沃利斯求知若渴,大量吸收新知识。
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牧师,当时时局动荡,随时可能失去工作。沃利斯很幸运,九年后(1649年)意外地得到了牛津大学的萨维尔几何教授的职务。
原来在15岁那个命中注定的圣诞假期,沃利斯不但从弟弟那里发现了数学,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数学天赋。
他自学并掌握了伽利略、托里拆利笛卡尔等人的最新数学成果,并在上任6年后,发表了两本极具原创性的数学著作《论圆锥曲线》与《无穷算术》,引起了巨大反响。
图片
他在《论圆锥曲线》中首次提出了无穷符号:∞。
并以“无穷小量”解释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被一系列平行线(不可分量)构成,共有∞条。每一条平行线厚度则是一个无穷小量,为三角形高度A的1/∞,所有平行线的长度从0增长到底边长度B,所以它们的总长度为B/2×∞,因此三角形面积=1/×A×B/2×∞=1/2AB。
虽然他在书中用到的∞/∞并非完全严谨,但是这一提法极具开创性。
图片
《无穷算术》中,他更是将“无穷小”当成了数学实验,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了一些极具启发意义的结论。
比如,一个数列所有项之和与相同个数的最大项之和的比值是多少?
如果这个数列是自然数,那么结果似乎是1/2。
如果这个数列是自然数的平方,那么结果似乎是1/3。
而如果这个数列是自然数的三次方,结果似乎是1/4。
进而他推断如果这个数列是自然数的n次方,那么结果将是1/(n+1)。
图片
这是一次大胆的数学实验,虽然其严谨性遭到了费马等数学家的质疑,但这一猜测的可信度很高,这也反映出“无穷小”的巨大潜力。
事实上,他当时发现的就是后来的一些重要极限,而其本质则是牛顿的二项式定理。
沃利斯归纳式的无穷小数学,与霍布斯演绎式的欧几里得数学,形成了强烈对比,两人也成为学术上的竞争对手。霍布斯只承认单一的真理,而沃利斯却能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存。
在英国处于无政府主义时期,沃利斯与波义尔等12位科学家一起创建了“无形学院”,时常聚会,讨论新的哲学与科学观点,这个“无形学院”后来发展成为伦敦皇家学会,牛顿、巴贝奇、达尔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狄拉克、霍金等人都是该学会成员。
霍布斯为了完善他关于《利维坦》的哲学基础,一度挑战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三大几何难题,尤其是“化圆为方”问题。关于霍布斯与《利维坦》,详见文章:微积分诞生前的数学战争(三):横空出世的利维坦
图片
霍布斯与他的代表作《利维坦》
图片
古希腊三大几何难题之一的“化圆为方”问题
沃利斯一次次找出了霍布斯解答漏洞,以此证明了利维坦的基础并非坚不可摧,人们也不用担心这样的巨人会站立起来替代所有人的选择。
图片
霍布斯之所以会在数学问题上屡战屡败,并不是因为数学能力的不足,而是面对新生数学时的固步自封与傲慢。
所幸,霍布斯在英国的影响力无法与罗马教廷在意大利相提并论,英国作为新教普及的国家,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较高。
沃利斯从小没有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反而没有被传统数学的框架所束缚。他发现“无穷小”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概念,并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研究,他发明的无穷符号∞,以及著作《无穷算术》,为微积分的到来做好最后的准备。
1665年,他的这本著作终于等到了最重要的读者——剑桥大学的年轻本科生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图片
年仅23岁的牛顿,在沃利斯《无穷算术》的启发下,发展出了自己的无穷小数学——流数术(也就是微积分)。
牛顿与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为数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分支,这也成为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彻底改变了世界
从耶稣会到伽利略学派,从霍布斯到沃斯,这场持续近百年的数学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图片
能包容多种声音,环境相对自由的英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沃利斯与牛顿之前,英国几乎没有世界一流的数学家,然而在这场数学战争之后,英国一跃成为数学强国,并一直延续至今。
数学之争一直是国运之争。
无穷小的最终胜出,让英国这个曾经半野蛮的国家,迅速崛起,取代了意大利,站在了欧洲历史舞台的最前端。

原点阅读入驻小红书啦!
每天更新科普小知识
点个关注哟!
欢迎加入清华原点阅读和小伙伴们微信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