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关税对10%?法国回怼美国关税施压:要战,就对等还击

6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的一番讲话,犹如一记重拳击中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顿。面对特朗普政府祭出的10%进口关税大棒,马克龙表态罕见强硬:“法国不能接受一项不对等的关税协议”,并宣称欧洲必须“用尽一切手段应对美国的贸易胁迫”。

这一言论不仅划破了欧盟内长期以来对美贸易让步的沉默,也标志着欧美在经济领域的“新冷战”,或许已经悄然揭幕。

图片 

马克龙的警告,不只是法国的姿态

长期以来,法国在欧盟内虽有“政治发动机”之称,但在对美博弈中,一直试图扮演平衡者而非对抗者。然而,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对“欧洲盟友”展现出的咄咄逼人,已经让巴黎失去了耐心。

这一次,马克龙不再兜圈子。他明确提出:“理想的协议应该是零关税对零关税。”言下之意,如果美方不撤回关税,那欧洲也不会再忍气吞声。

这不是一次口头上的“外交姿态”,而是一场关乎欧洲产业存亡的硬杠预演。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美方10%的关税不仅针对中国产品,也在实质上对欧洲企业构成巨大压力。法国作为汽车、农产品、高端制造出口大国,显然已感受到切肤之痛。

图片 

“用尽一切手段”,欧洲真准备好反制了吗?

马克龙此次之所以敢于“摊牌”,背后是欧盟正在酝酿一系列更强力的关税回击机制。欧洲议会已多次提出设立“对等关税杠杆”,法国国内舆论也普遍支持对美施压。

据知情人士透露,法国方面正在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制造业国家磋商“同步关税策略”,一旦美方不让步,欧洲将对美汽车、农产品、高科技产业加征“镜像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对峙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美欧关税重构法案》,试图为美国产业“赢得10年窗口”。但正如马克龙所说:“法国不反对竞争,但反对不公平。”

如果美方坚持“美国优先”,那欧洲的“最后容忍”或许也即将到头。

图片 

“大西洋裂痕”不再遮掩

本质上,关税之争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大西洋两岸政治格局剧变的体现。

特朗普回归白宫后,强调“产业回流”“打击外部依赖”,并加快推动欧洲增加北约军费、自掏腰包援乌克兰。在一轮又一轮施压中,欧洲传统大国逐渐意识到:所谓“盟友”,已越来越像“附庸”。

而法国,一直是最不愿被牵着鼻子走的国家。

从核潜艇协议中被美国“踢出局”,到对华政策上不断被迫“选边”,法国对美战略的不信任早已积压多时。此次关税问题,则为巴黎提供了一个正当的反击出口。

马克龙的强硬,不只是回应经济利益,更是一种战略释放:欧洲不愿也不该被美方长久主导。

图片 

欧洲能否形成合力,还看德国的选择

法国态度明确,但这场博弈的关键,还在于德国。作为欧洲制造业的绝对核心,德国长期对美国市场依赖颇深。

然而,近年来德国工业界频频抱怨美方“打着合作旗号行敲竹杠之实”。德国车企在美国受限,芯片项目被卡,连风电补贴都难以竞争。

外界普遍认为,如果德国最终与法国站在同一阵线,美欧经贸格局将出现系统性重组。

而这场重组,势必将冲击当前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图片 

美国还能靠“关税战”压制全球吗?

从对中国征税、到对欧盟施压、再到向日韩要钱,特朗普政府的逻辑一以贯之:通过惩罚性措施迫使对手让利,让美国在不对称博弈中“做庄”。

但现实却愈发复杂。

如今中国已建立起强韧的外贸替代体系,东盟对美出口增长迅速,欧洲也在逐步去美元化的轨道上寻找金融自主。美国想再用“关税+胁迫”这一老套路让世界就范,难度越来越大。

马克龙的表态,正是全球多边秩序剧烈重塑的缩影之一。

一个不再沉默的欧洲,或许才是美国真正的“难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