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赞赞!长春净月这项宝藏非遗技艺亮相央视!

近日

净月宝藏非遗技艺亮相央视啦!

6月13日

央视CCTV2《生财有道》栏目

讲述了满族玛琥面具绘制艺术

第三代传承人王松林和玛琥面具的故事

向全国观众展现了

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图片

图片

▲图源丨央视CCTV2《生财有道》

接下来

一起走进

满族玛琥面具绘制艺术

触摸在岁月中淬炼出的

匠心传奇

方寸塑时光 面具绘千年

图片

图片

▲部分图源丨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洋

玛琥戏

是满族传统祈福纳祥的歌舞戏剧

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凝聚着北方渔猎民族的心路历程

其面具绘制技艺

以独特脸谱体系闻名

图片

图片

吉林省长春市玛琥戏博物馆馆长 王松林:

玛琥面具是东北极具典型特点的一种艺术形式,也被很多学术界称之为“刻在人面上的东方壁画”。

在满语中

“玛琥”意为“面具”

而作为满族玛琥面具绘制艺术

传承人的王松林

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

满族玛琥面具制作与技艺的

抢救性挖掘与整理工作

图片

图片

2002年,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王松林著《中国满族面具艺术》;2021年,满族玛琥面具绘制艺术作为净月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列为《长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填补了北方面具文化的空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图源丨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洋

满族玛琥面具

主要用木雕、手鼓、布艺

彩绘等形式制作完成

王松林偏爱使用毛笔

在鹿皮鼓面、宣纸、面具模板上

进行精细的彩绘

使其用于表演、装饰、展览、研学

图片

图片

吉林省长春市玛琥戏博物馆馆长 王松林:

我们目前已经做了四种,一个是木刻的,还有用于戏剧表演的,还有这一种做在手鼓上的,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古老的乐器。还有一种我们放在这个纸上的,现在演绎做成彩色拓片形式的。

建馆坊 育传人 搞研学
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机

图片

▲图源丨央视CCTV2《生财有道》

满族玛琥面具绘制艺术

作为东北满族一项古老的

文化传统

是扎根于黑土地上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图源丨央视CCTV2《生财有道》

2000年以来

王松林和徒弟们先后建立了

满族玛琥戏博物馆

玛琥面具工匠坊、研究室

积极培训玛琥面具绘制传承人近百人

大力开展了研学美育活动

图片

图片

第四代满族玛琥面具绘制传承人、吉林建筑大学教授金雅庆带领的“吉品文创工作坊”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吉品文创工作坊是吉林建筑大学大学生重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工坊以挖掘吉林地域文化、凝练吉林地域民族文化符号、打造吉林文创品牌为主,成立了“玛琥工坊文创团队”,这也是东北首个由大学生与艺术教师组成的非遗传承团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玛琥工坊文创团队

以王松林抢救挖掘的

玛琥面具绘制技艺为研发核心

和创意主题

结合文旅市场需求

研发出系列文创产品

备受消费者喜爱

图片

图片

探索文化瑰宝,传承非遗之美

还有更多惊喜值得探索

★素材来源:净月高新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综合整理,部分素材来源于央视CCTV2《生财有道》、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官网、王松林、金雅庆、吉林冰雪旅游文创、长春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我是长春人》、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洋。文中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情况、最终解释权等以主办单位发布为准。转载本文请注明“净月高新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来源:净月高新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编辑:月月

校对:小彤

审核:刘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