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雪
编辑|刘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银发经济正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蓝海。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人,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6月26日,由泰康保险集团、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长寿时代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企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达成共识:下一个十年将是老龄产业的“黄金十年”,银发经济不仅承载着经济价值,更是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体现。泰康保险集团表示将全力推进城市医养联体,让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方式向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延伸。
当前,全球正进入长寿时代,实现百岁人生不再遥不可及。这种变化将深刻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几乎所有产业都需要为老龄社会进行转型和细分,经济银发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吴世民指出,当前中国银发经济老龄产业具有如下优势: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科技赋能显著,产业融合服务生态迅速发展。
基于此,银发经济已成为产业升级、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休闲旅游、文娱教育、养老机构等银发相关细分消费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刚需产业与面向活力型老年人的消费行业同时进入了快速增长周期。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长寿时代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最为突出的挑战是,人人带病长期生存成为常态,高质量的医疗条件成为关键问题。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教授郑家强表示,目前以专科医疗为主、碎片化且缺乏连续性的医疗模式,已成为当前医养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国际经验表明,构建良好的医养体系需要一个强大的、由全科医生领导的基础医疗服务,以此解决碎片化专科服务为主导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也为医养深度融合指明了发展路径。
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长期战略任务。在制度层面的探索同样在加速推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试点城市已经从最初的15个扩大到49个,参加保险人数超1.8亿人。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筹资和支付、服务内容和质量、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仍待解决。日本基于“自立支援”“以用户为导向”“社会保险方式”三大原则实施的介护保险制度,为我国构建特色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除了制度创新,科技力量也在为这一产业注入全新活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养老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应用的关键在于真正服务于老年人的需求,让具身智能技术走进医院、社区,最终赋能家庭生活和养老陪伴,这将是未来十年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金融服务体系也在加速适应银发经济的发展需求。面对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养老金融被视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