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暑假,邹平市高新街道君悦社区活动中心里一天比一天热闹。学龄前的小朋友们围在一起,认真搭着积木;青少年们坐在共享图书角,安静地翻着书;旁边的棋桌边,几位银发老人一边下棋喝茶,一边聊着天,不时传来阵阵轻松的笑声和棋子落下的声响。这个住着上万人的“企业社区”,正通过实实在在的场地、丰富的活动和贴心的项目,让居民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也让社区管理更顺畅。
“家”的味道,弥漫在每个角落
一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家”味。二楼总是热热闹闹的。孩子们跑来跑去,玩着桌上足球;老人们也聚在一块儿,打牌下棋的、唱歌跳舞的、看电影聊天的,笑声此起彼伏。今年18岁的小志愿者潘佰镇,正细心地照看着玩耍的孩子们。旁边的理论宣讲室里,社区工作人员张永哲声音洪亮,精神饱满地给大家讲解法律知识。这样的普法课,他每半个月就会讲一次。
潘佰镇在做志愿服务。
上到三楼,是共享图书角。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大多是居民们把自己家看过的书捐出来的。谁想看就拿来读,读完了再放回去,或者推荐给邻居。
社区打造的“魏民家”,组织了好几支志愿服务队和文体队伍,让男女老少都能找到乐趣,也能为社区出份力。
这五支志愿服务队,各有各的本事。志愿队里64岁的朱农肖是社区有名的“和事佬”,邻里间有点小摩擦,他总爱去说和说和,已经成功调解了31起纠纷。他还是小区广场舞的领队,平时在舞蹈室带着大家伙儿跳舞,人气很旺。悦享志愿服务队专门把退休的热心人聚在一起,组织大家唱歌跳舞、下棋唠嗑,让退休的日子过得热热闹闹。
文体活动这块儿也搞得有声有色。书画、戏曲、棋牌、舞龙、广场舞、女子锣鼓,七支队伍撑起了社区的“文艺大舞台”。像悦享剧团夕阳乐舞蹈队、夕阳红歌唱团、芳华演艺俱乐部这些队伍,轮流在社区多功能会议室演出,去年就演了32场。老节目有新味道,新节目接地气,大家看得开心,精气神也提起来了。
舞蹈队进行排练。
君悦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加雷告诉记者:“台上演的、平时热心服务的,都是咱们社区的‘君悦达人’!我们就是要发现这些生活里的能人,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咱社区的贴心人、热心人、知心人。”
刘加雷介绍文化社区建设情况。
家门口的“小幸福”
社区特别看重服务,把几件大事做成了叫得响的品牌,重点照顾老人、孩子和有困难的家庭。
“悦享银龄”项目是专为老人准备的。依托社区剧团、活动场地,再结合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组织健康检查、棋牌比赛、文艺演出。老人有了固定活动的地方,玩得开心,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从“不认识”变成了“好邻居”。社区工作人员刘少铎说:“看到老人们聚在一起乐呵呵的,我们心里也踏实。”
孩子们则有“薪苗计划”。项目名字有着“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的寓意。它主要通过“童趣夜市”“公益课堂”“点亮微心愿”这几样活动。在“童趣夜市”上,孩子们摆摊交换玩具图书,热闹得很;“公益课堂”里,听老前辈讲过去的故事,感受爱国爱企的情怀;“点亮微心愿”则帮助孩子们实现一些小心愿,也鼓励他们关心社区,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社区志愿者王凤娟说:“孩子们参与后,明显更懂事了,也更爱自己的社区和父母工作的企业了。”
对于困难家庭、待业人员、留守妇女等,“星火·暖阳”项目带来了实在的帮助。社区费了不少心思,到处考察,联系资源,最后和邹平融锌创业服务基地合作,在居民家门口办起了社区“微工厂”。“这给大家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或者做点零活的机会,既能照顾家,又能赚点钱。”刘加雷说道。
企业安心,居民舒心,靠的是“一起使劲”
君悦社区辖区居民均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职工及其家属。社区从一开始就找准了定位:服务好居民,就是服务好企业;让居民安居,就是助企业发展。刘加雷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企业能专心搞生产,让职工和家属在这里住得舒心、有归属感。”
怎么做到的呢?党建是核心。社区和企业党组织联建,成立联合党支部,两边的人交叉任职,一起商量事。社区成立了政企共管共治领导小组,大事小情,尽量在社区层面商量解决。2024年,这样的会就开了43次,解决了像道路破损、车位管理这样的民生问题40多项。
说到具体做了哪些事,刘加雷掰着手指数给记者听:“修路是大活儿,补了2万1千多平方米的沥青路面;小区里的树也得管,修剪了1230棵绿化树;还有件大事,投了200多万元建的党群服务中心,现在用起来了。” 他顿了顿,笑着说:“活儿没白干,效果实实在在摆着呢。去年咱社区接到的12345热线投诉,总共就11条,比往年少了一大截,降了64.5%!”
社区还琢磨着怎么让企业少操心“家务事”。君悦社区建立了一个“社区吹哨、企业应哨”的体系。一方面,找“外援”,拉来了16家单位帮忙,其中包括5家医院、2家银行、4家培训机构,还有像北京数字众智、9958救援队、邹平融锌创业基地、烟台欣和味达美这样的专业公司,给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另一方面,挖“内潜”,启动“小巷管家”计划,把退休职工、老党员、优秀职工家属这些热心肠找出来,组成“社区红管家”,宣传政策、收集问题。还成立了君悦社区“申明”矛调团,由懂法律的社区工作人员带头,加上片区长、楼长和热心居民,利用“熟人”优势调解矛盾,效果显著。
现在,社区有7名网格长、142名楼长、50名公益岗,组成了多元共治力量,去年回应居民诉求70多件,解决矛盾纠纷23起。靠着这支队伍,把社区里的党员、退休老党员、车辆、住户信息都摸清楚了。
刘加雷告诉记者,为了让社区管理更“聪明”:社区自己开发的“魏民办”服务平台,包含“数享家园”(社区工作者用)和“数享邻里”(居民用)两个APP。“目前内部测试快结束了,下一步我们会根据使用情况,完善报修、反映问题、一键联系社区这些功能,以后还可能上线闲置物品交换、积分兑换等。希望用这些工具,让居民办事更方便,问题解决更快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刘加雷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向雨瑶 周桐 通讯员 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