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市曹县韩集镇孙庄村,紧靠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红三村”,这里是鲁西南烈士陵园,是目前菏泽市建园最早、保存最好、安葬革命烈士最多、著名英烈最多的一处陵园,也是山东省较早的烈士陵园之一。6月26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采访团来到这里,重温抗战记忆,致敬革命先烈。
在陵园的大门前伫立,鲁西南革命英雄纪念碑屹立于园区正中央。纪念碑以花岗岩为主体,高9.28米,纪念1943年9月28日发生在曹县的王厂血战。纪念馆是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布展面积1000平方米,分序厅、革命烽火厅、浴血抗日厅、红旗漫卷厅、大地忠魂厅、朱程烈士事迹展厅六大部分,运用大量的雕塑、图文、展柜和多媒体,展示了鲁西南地区辉煌的革命历史。
“鲁西南是中国共产党创建较早的革命根据地。1927年,这里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播撒下不熄的革命火种。”讲解员告诉记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使鲁西南地区的进步青年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为鲁西南地区造就了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曹州、曹县支部在鲁西南大地撒下了革命火种。各地的农民暴动、盐民暴动、抢坡斗争此起彼伏,革命烽火熊熊燃起。至七七事变,鲁西南地区已建立起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救国自治会等一批抗日救亡组织,党的支部发展到12个,党员发展到150余人,为抗日战争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吕楼惨案、刘岗大水牢惨案是发生在这里的比较惨烈的斗争。”据悉,1943年2月22日,日军包围曹县常乐集乡吕楼村,将全村男女老少赶到3口屋子里,用太平车把门堵住,垛上檩条子和秫秸,放火烧屋。不少青年妇女被扔到火里烧死。这就是吕楼惨案,被烧死、杀死138人,其中10岁以下儿童30人。
在纪念馆,还有朱程的革命故事。他是我军在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入选全国百名抗日英雄谱。
在纪念馆后面的烈士陵园,安葬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1万余名。其中著名烈士有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鲁西南专署首任专员刘齐滨,继任专员袁复荣,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朱程,冀鲁豫军区豫东纵队政委魏克仁,曹县民主政府县长王雪静,鲁西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周柱安等。
作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鲁西南烈士陵园这片承载着无数英雄壮志与热血的神圣之地,像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提醒着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记者:李焜染 摄影:李焜染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