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力挺Uber股价屡创新高,却看空特斯拉Robotaxi

在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中,代表传统势力的网约车巨头Uber,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屡屡刷新股价历史新高,成为华尔街的“新宠”。
图片
与此同时,代表颠覆力量的,特斯拉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一改昔日备受追捧,在近来却遭遇华尔街的集体唱衰,多份看空报告密集发布,鸡蛋里挑骨头,不断为其前景蒙上阴影。
很多人将这种鲜明的对比,归咎于马斯克和华尔街常年积累的不共戴天的宿怨。
但实际上,这部分也揭示了短期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面临的重重疑虑,也显示了在技术过渡期,Uber以“人机共存”模式所具备的战略优势。
01
华尔街力挺Uber
股价再创新高
Uber的股价屡次突破历史高点,这背后,是华尔街分析师们对其前景的普遍看好。
在人类驾驶向自动驾驶转变的过渡阶段,渐进式的变革在商业上或许更有前景。
他们认为,Uber与Waymo、小马智行等领先自动驾驶企业的战略合作,不仅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更能在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的过程中,确保其在出行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
高盛近期的一份报告明确唱衰了特斯拉Robotaxi的扩张前景,指出其短期发展将“缓慢”,对Uber等现有网约车平台的威胁“有限”,并罕见地将Uber列入“Conviction Buy”(强力买入)名单。
紧随其后,巴克莱也发布了一份更为详细的研报,其结论与高盛不谋而合,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Uber的信心。
图片
02
特斯拉Robotaxi受阻
短期冲击有限
华尔街对特斯拉Robotaxi的看空,并非纯粹出于历史恩怨或者空穴来风。
不少分析师们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未来几年确实会逐步影响网约车市场,但短期内其冲击将非常有限。
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论点:
1、市场渗透需要规模,产能瓶颈成掣肘
报告指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要实现对网约车市场的有效渗透,需要极其庞大的车队规模。
以城市-机场市场为例,每投入运营1100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才能夺取10%的市场份额;而要占据50%的市场,则需要高达55400辆,这远远超过了2026年的预期供应量。
特斯拉等新玩家虽然雄心勃勃,但其自动驾驶车辆的产能瓶颈,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严重制约其部署规模。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出租车对网约车行业的“轻微”冲击,预计要到2027年才会开始显现,而真正意义上的替代效应,则需更长时间才能形成。
2、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待提升
即便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领跑者Waymo,目前也面临着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挑战。
虽然Waymo在加州已部署了730辆捷豹I-PACE,并在2025年3月创下单月70.8万次的出行纪录,但其单车日均运行时间仅为13小时,远低于理想状态下的20小时,剩余时间处于闲置或充电状态。
更关键的是,Waymo目前的盈亏平衡点高达每单32美元,远高于当前的实际收费,导致每次行程亏损12美元。
虽然Waymo正积极与现代、吉利等车企合作开发成本更低的车型,以期将盈亏平衡点降至15.88美元,但这仍需时日。
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尚未盈利的商业模式,使得Robotaxi短期内难以大规模铺开。
3、布局高度集中,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布局高度集中于核心城市的高频区域,例如旧金山市中心及机场,这些区域占据了当地网约车出行量的40%。
尽管Waymo已进入美国前20大城市中的一半,但通常只覆盖部分区域,距离全面覆盖仍有巨大差距。相比之下,网约车在美国整体出行中的渗透率仍然很低。
2026年预计全美将发生1454亿次出行,而网约车仅占29.1亿次,不足2%,其中Uber和Lyft分别占1.2%和0.6%。
这为自动驾驶出租车留下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同时也意味着,要实现对现有网约车的实质性威胁,自动驾驶车队规模需要大幅扩张,且能够覆盖更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03
合作共赢成主旋律
Uber战略先行
面对特斯拉Robotaxi 在气势上咄咄逼人的压迫感,Uber和Lyft等网约车平台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与Waymo等自动驾驶企业展开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缓解短期内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Uber在行业变革期的战略弹性——意识到了风险,不会坐以待毙等待特斯拉革了自己的命。
例如,Waymo与Uber合作上线亚特兰大自动驾驶服务时,Uber股价在6月24日跳空大涨了7.5%,这正是市场对“共赢”叙事的积极反馈。
通过与技术先行者合作,Uber可以提前布局,整合自动驾驶技术到自己的平台中,从而在未来逐步实现“人机共存”的混合运营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Uber能够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成熟、成本高昂的阶段,继续享受传统网约车业务的红利,同时逐步积累自动驾驶运营经验,为未来的全面转型做好准备。
换言之,Uber正在利用其强大的平台优势和用户基础,将潜在的竞争者转化为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未来出行服务的可能性。
04
渐进式变革与颠覆式创新的矛盾点
特斯拉的 Robotaxi 作为颠覆式创新已经出现,尽管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兴起势不可挡,但受限于成本、技术和产能等多重因素,其对网约车行业的冲击将也只能是渐进式的,合作竞争并存的局面将持续多年。
这给了Uber 这样的原有巨头以足够的缓冲时间,以应对真正的行业变革,所以双方的决战可能要等到2030年代才会全面展开。因此,在2027年之前,Uber的基本面都将保持稳健。
然而,长期来看,一旦Robotaxi部署规模突破关键门槛,或者特斯拉等玩家选择“绕过平台直接干”,触发市场对Uber商业模式的系统性担忧,资本市场的叙事才会从当前的“共赢”转向“替代”。
届时,Uber将面临真正的挑战,其能否成功转型并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将取决于其在技术整合、成本控制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持续创新。
目前来看,市场尚未因为Robotaxi的预期而抛售Uber,反而短期内仍受到积极情绪提振。
这表明,在可预见的未来,Uber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和灵活的战略调整,依然是出行服务领域的佼佼者。
而特斯拉Robotaxi,虽然未来可期,但在当下仍需克服重重障碍,才能真正兑现其颠覆市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