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朱家兄弟擀面馆:坚守12年 做一碗“妈妈味道”的面

图片

朱军介绍自制清浆水

图片

图片

蒸腾的面香裹挟着时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在城关区盐场堡人民北路金城朱家兄弟擀面馆,擀面杖与案板碰撞的声响,正演绎着传统手工制面的艺术。这里有地道的兰州臊子面、炸酱面、菜拌面,还有夏季特供的自制兰州清浆水,让浆水面化身消暑“神器”。踏入店内,木质桌椅、双卡收录机、公社食堂取饭口、搪瓷缸子,以及“农贸百货公司”“粮票换故事”的醒目字样,瞬间将人拽回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

面馆老板朱军在餐饮江湖摸爬滚打12年,他将对美食的执着与对家的眷恋,揉进每一根面条,端出一碗碗带着“妈妈味道”、洋溢家的情怀的面食,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一碗清浆水

兰州夏日的舌尖清凉

“我们兰州清浆水与陇南、天水、定西酸菜浆水略有不同,清浆水制作简单,一般用的食材是莲花菜和芹菜。将菜清洗干净,水烧开放少量面汤,发酵一两天即可食用。”6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城关区盐场堡人民北路金城朱家兄弟擀面馆看到,靠窗前和收银台前放着20多个清浆水发酵大缸,每个缸里都装满浆水。老板朱军打开缸盖说,兰州人除了喜欢吃牛肉面,夏天更受欢迎的还有浆水面,不管是热浆水面还是凉浆水面,配上一份虎皮辣椒或者两碟小菜,再加一份卤肉或猪头肉,那就是绝配。

中午时分,虽然市区下着小雨,但丝毫不影响面馆的生意,店内坐满了食客。“如果遇到晴朗高温天,浆水面最抢手,每天可以卖出6大缸,800多碗浆水面。清浆水都是现场自制,适合兰州本地人口味,喝一碗浆水解渴又解暑。”店里除了浆水面、兰州地道的臊子面、炸酱面,还有自助菜拌面,菜多菜少自己可以挑选,杜绝浪费。朱军说,兰州人喜欢吃浆水面,是因为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之功效,是甘肃的著名小吃。

“妈妈味道”

让外地游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兄弟擀面馆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擀面区域、来自天水的3名阿姨,她们现场手工擀面,食客们边吃边可以欣赏这种传统手工面食的技艺。“每天每人能擀20片手工面,每片用时也就是10多分钟。”阿姨们擀好面后,手脚麻利地用刀切成韭叶、细面和宽面摆放案板上等待下锅。然后配上炝好的浆水,绝对的“妈妈味道”。

“讲给我最爱的老爸”“年轻的我需要你指点”“人是铁饭是钢”“劳动人民有力量”“皋兰县驻兰感情联络处”“农贸百货公司”“粮票换故事”……店内这些张贴字让食客瞬间“穿越”到上世纪。朱军说:“我曾是一名打工者,能体会到外地游子的心境。我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能吃到一碗手工面,吃到一碗‘妈妈的味道’,不管走到哪里,家永远是爱的港湾。”

堂兄弟4人

用心做好一碗面

1979年出生的朱军,是一名皋兰人。在大小酒店和餐馆给别人打工,慢慢他积累了经验。他意识到兰州除了牛肉面,市民还对浆水面情有独钟,有着巨大市场潜力。于是,堂兄弟4人一拍即合,萌发了开一家手擀面馆的想法。

2013年金城朱家兄弟擀面馆正式营业。“刚开始生意一般,坚持了几年才有了起色。我们兄弟4人始终没有放弃,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要将这一碗面做大做强。”朱军说,当食客捧着碗感叹“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时,他便觉得,那些揉进面条里的执着与眷恋,都有了意义。

■记者手记

在这里,一碗面不只是饱腹的吃食,更是时光的切片——擀面杖起落间,是传统手艺的坚守;浆水酸味里,是兰州夏日的记忆;老物件的斑驳光影中,藏着无数人对“家”的眷恋。这碗带着“妈妈味道”的面,终究成了城市里温暖的烟火坐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华晓婧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