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好奇
一汪跨越千年的碧水
如何藏住古老城池的往昔
又孕育出多少民间故事?
淮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恰似一幅幅绚丽的长卷
勾勒着岁月的沧桑
与民间的奇思妙想
今天,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
踏入民间文学的天地
一起探寻安丰塘的传说
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的安丰塘,古名“芍陂”,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公元前613年~前591年),为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是我国四大古水利工程(安丰塘、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之一,曾被誉为“水利之冠”,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丰塘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人民富于艺术想象,对于安丰塘的形成,民间流传着一个个神奇动人的口头故事。 安丰塘的传说作为流传广泛的民间文学,2010年入选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丰塘形成原因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很久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廓,由于孽龙作祟,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将孽龙罚下凡间思过。城内的百姓,把孽龙肢解瓜分煮吃了。玉帝大怒,把安丰城变成了安丰塘。
直到今天,老人们说,逢上雾气弥漫的天气,安丰塘水面上还会若隐若现出安丰城池呢——这便是歇后语“安丰塘起雾——现成(城)的”由来了。
另一种说法则与古代贤臣孙叔敖有关。相传,孙叔敖率领百姓开挖安丰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安丰塘建成。然而,光靠天降雨水来蓄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孙叔敖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在安丰塘上端开挖一条河,引来六安龙穴山之水,以保安丰塘永不干涸。可是,此时的百姓为建安丰塘均已精疲力竭。
就在这时,孙叔敖幼时所救的一条小蛇化为一条巨龙,来到安丰塘上游,把尾巴深深地插在地下,昂着首,缓缓地向南方游去。所过之处,地上现出一条宽宽的、深深的渠道。第二天一早,当人们起床后惊讶地发现,一条塘河横亘在安丰塘南端,湍急的河水滔滔而来,不一时,安丰塘内便蓄满了水。从此,安丰塘便成为了一处永不干涸的水利宝地,造福了无数百姓。
安丰塘的传说就像一颗明珠
在岁月长河里闪耀着独特光芒
它不仅是民间的瑰宝
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下次再来安丰塘
不妨多听几句老故事
说不定就能摸到这份
流淌在岁月里的非遗宝藏
解锁独属于安丰塘的浪漫
图源:淮南学习平台、淮南日报、@柔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