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开车来龙霞夜市,找车位就要花20分钟,现在夜巴从家直达夜市入口,省下的停车费够买一杯奶茶了。”夜幕时分,温州市民王先生走下“龙霞舌尖夜巴士”,望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夜市招牌感慨道。这辆绘满小龙虾、烧烤图案的主题巴士,不仅解决了夜市周边长期存在的停车难、行车堵问题,更成为连接居民区与美食地标的“美味专线”。
近日,“点亮夜经济,共启夜巴新程”主题专线开通仪式在瓯海麦德龙商超举行,三条主题夜巴线路的正式发车,标志着温州公交服务再升级。“瓯海中心区购物休闲夜巴士”穿梭各大商圈,“南湖购物休闲夜巴士”串起时尚消费地标,“龙霞舌尖夜巴士”直通美食聚集区,三线并进打造出“夜购、夜食、夜游”一体化的公交动线。这些线路通过精准的营运时间设置与商场营业时段无缝衔接,让公共交通成为夜间消费的“催化剂”,更让沿线商圈实现“客流增、车流减”。
在温州,“特色公交+”创新治堵模式正在民生领域遍地开花。每天早上7点多的温州市实验小学门口,“红领巾专线”载着孩子们安全到校,让家长们省时又省心。截至目前,温州针对校园“潮汐式拥堵”推出的“红领巾”、“小黄帽”等31条校园专线,日均服务3400余名学生。
针对群众看病就医的坐车难、换乘多问题,温州于2024年4月开通“温医大附二院就诊专线”,提供从起点到终点的一站式服务,将站点延伸至医院内部,患者无需再为转乘而烦恼,真正实现“上车即至医院,下车即至诊室”的无缝接驳,打造医患出行的“温暖快线”。
如果说校园专线解决了上学烦恼,就诊专线化解了就医困扰,那么“寻鹿之美”都市漫游巴士则重新定义了旅游体验。这条全长12.4公里的环线,串联起东瓯名镇城墙遗址、华盖山、墨池坊等17个文化地标,中英文双语播报的服务让中外游客都能深度感受鹿城魅力。更巧妙的是,线路配套推出的集章手账本,将打卡互动与城市探索完美结合——游客在六个盖章点完成集章后,就能获得一幅独特的叠印纪念图案。截至目前,这条线路已服务游客2.7万人次,入选全省首批交旅融合优秀案例。
这些成功实践背后,是温州“三精准”多元公交治堵理念的生动诠释。“首先是精准对接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商圈停车难、景区医院接驳弱、校园拥堵等痛点;其次是精准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公交、文旅、教育、医疗等多方协同;最后是精准提升体验,让每一条特色线路都成为‘流动的城市客厅’。”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从成网成片的“轨道双线+BRT”,到畅通“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微循环线,到承载文化记忆的水上巴士,再到满足个性需求的各类特色专线,温州已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公交服务体系,全市日均客流量72万人次(市区44万人次)。
“治堵实为‘治心’——城市交通治理的要义,在于与市民同频共振。我们始终坚信,公共交通不应只是冰冷的运输工具,而应成为承载生活百态、传递城市温情的流动家园。唯有如此,交通治理方能超越通行效率的单一维度,升华为塑造城市品质的温暖工程。”温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温州交通治理的深层智慧。
当“公交+夜市”让市民省下停车费喝奶茶,当“公交+校园”让家长告别接送焦虑,当“公交+医疗”让患者就医不再辗转,当“公交+旅游”让游客收获打卡乐趣,绿色出行就自然成为市民的主动选择。这种以服务促改变、以体验换行为的“深度共情”式治堵路径,正不断产生连锁反应:公交分担率提升至38.2%,城市拥堵指数大幅下降,并催化各类“公交经济”。
从被迫适应拥堵到主动选择公交,从单纯满足出行到享受过程体验,温州的“特色公交+”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治堵良方,或许就藏在对市民需求的精准研判与创新回应中。温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未来温州还计划将“公交+”模式拓展至更多细微的民生领域。
编辑|王旻洁
文字|谢宝光 倪择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