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开始怀念“经济上行的美”?|【经纬低调分享】

人们为何怀念经济上行时期的美?这背后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当下生活的深刻反思。

经济上行时期,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人们收入增长,消费市场活跃,对未来充满信心,那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然后,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流行文化反而更加蓬勃发展,如Lady Gaga等歌手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鼓舞。

到底何为经济上行的美?人们在怀念过去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在当下找到新的希望与动力。这种怀旧情绪不仅是对过去的留恋,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在回忆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现实的困难,迎接新的机遇。以下,Enjoy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


“你醒啦,现在是2008年的午后。你刚刚好像做噩梦了,一直在说着什么房贷加班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个无数人想回去的2008年午后,有蓝色玻璃的单元楼,有刚刚打开包装的绿舌头,电视机里还在播放北京奥运会。


那一年,你躲在教室后排,和同桌分享有线耳机。


你拿着那支用压岁钱买的MP5,看到了大洋彼岸有一个银发烟熏妆的女人又唱又跳,后来你知道她有个奇怪的名字叫Lady Gaga。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同学们一起在KTV合唱Poker Face,喝着嘉士伯啤酒。


当时的你并不知道,你正处在这个世界的黄金年代。


01

Laay Gaga 回来了


这些年,对于不熟悉欧美音乐的朋友们来说,那个怪诞浮夸的Lady Gaga像是消失了。

她以表情包的形式出现在年轻人的群聊中。


许多使用这个搞笑表情包的人都不知道,它出自一张诡异的Lady Gaga的街拍照。


图片


现在,那个女人回来了。


当Lady Gaga站上舞台,换上我们熟悉的奇装异服,开始手舞足蹈大喊大叫的时候,人就会忍不住感叹——


“只要Ladygaga又开始唱吵死人的歌,感觉经济就要复苏了。”


图片
图片


在抖音,你甚至能看到年轻人开始翻拍Lady Gaga的演唱会片段。如此古早的欧美diva也是好起来了。


上个月,Lady Gaga在新加坡举办了一场演唱会,也是亚洲的唯一一场限定巡演,几乎全中国的少数群体都去新加坡朝拜圣母。


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月薪5万的去看Lady Gaga,月薪2万的去看孙燕姿,月薪3000的去看俄罗斯娜娜。


看到Lady Gaga又站在舞台上搞起了哥特艺术与电子乐,Poker Face和Bad Romance的前奏又一次响起,一度让人分不清今夕是何夕。


如果“经济上行”有声音,那一定是2009-2012年的欧美流行音乐。


图片
图片

2008年 Poker Face MV


Lady Gaga是真正把握流行文化脉搏的天才。


她的每一次登台,都踩在了最下沉压抑的时代节奏上,一出场就把沉闷的世界炸得眼冒金星。


她的初登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一个年轻的银发舞女从泳池里爬出来,化着浓到看不清双眼的烟熏妆,穿着大胆的黑色紧身胶衣。从此之后,整个世界都被一首Poker Face洗脑。


从格莱美颁奖典礼到北京工体西路,彻夜都是Lady Gaga的声音。


那时候她唱“just dance, it'll be ok”,让低迷的世界震动。不管明天如何下沉,今天我们先跳舞。


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年轻的孩子们在盗版网站下载MP3,哼唱着不知所云的歌词,第一次认识了如此与众不同的欧美歌手。那时候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政治音乐,也不知道什么是左翼右翼、自由保守。


后来,在Lady Gaga早期专辑的网易云评论区,总会出现那些来自2020年后的评论——


“这首歌小时候好像抱过我”。


“中考结束后听的歌,现在我已经上班了。”


“还记得我在初中联欢会上唱了这首歌,班主任脸都黑了。”


图片
图片

2008年 Just Dance MV


而在2025年这个全世界摇摇欲坠的时刻,她换上经典皮肤回归了。


只要Lady Gaga又开始张牙舞爪,全世界的经济就有救了。


今年美国科切拉音乐节,她贡献了两个小时的史诗级表演。混沌嘈杂的电子合成器,暴戾的鼓点和节奏,铁肺般的歌剧嗓音,重复愤怒态度的歌词。


就像是被人猛揍了一拳昏过去,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2010年,那个刚刚出现iPhone 4的年代,每个人都憧憬着闪着金光的未来。


那个擅长舞台装置和行为艺术的女王也回来了。


两个小时的表演就像她精心布置的一场关于哥特美学的血色歌剧,她身穿Samuel Lewis定制的巨型红色礼服裙亮相。


这件特殊的礼服包括一个机械升降机、一个钢笼和一个覆盖着270多米红色丝绒的木制框架。还是那个极尽浮夸的疯女人,这样的舞台也只有她想得出来。


图片
图片


更重要的是,她又唱了一次Poker Face——这首对她本人以及所有听着她长大的Z世代最熟悉的歌。


舞台上是两个Lady Gaga,两个女人站在棋盘上,一黑一白。


白衣皇后头戴高耸哥特王冠,代表旧时代的Lady Gaga;黑衣皇后则是站在当下的她本人,也是Stefani Germanotta(她的本名)。这是新旧两种人格的撕裂与对抗。


当她时隔16年后再唱起这首让她成为全球天后的歌,她成功杀死了白皇后,砍掉了那个旧的自己。


图片


在抖音和算法踩死了当代流行音乐之后,她2011年发布的专辑Born This Way仍然一遍遍翻红。


我们之所以说曾经那个传奇的Lady Gaga回来了,是因为她今年发布的专辑Mayhem,几乎是对她2010年代所有代表作的一次回望与致敬。


Lady Gaga之于90后的意义,不亚于Michael Jackson和Madonna之于70后80后,甚至可以说,她的表达塑造了这代人精神的当代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日后无数个压抑痛苦的日子里,还能找到人性的源头。


反抗父权与女性物化,死亡浪漫主义,地下俱乐部文化,青年反叛精神,以及最重要的,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


或许如今的年轻人很难想象,90后的青春期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度过的。那是一个开放的,反叛的,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0年 Telephone MV


整整一代人听着她的音乐长大。


他们建立起对权力结构的天然反叛,在价值观初现雏形的时候,学会了为什么要永远站在高墙的对立面,永远为少数群体与边缘人群呐喊。


他们在音乐中消解了一切来自权威的恐吓与规训。


这就是Lady Gaga作为一代人的精神教母的意义。


图片

22岁的Lady Gaga在白宫门前对奥巴马大声喊话


02

流行音乐与时代症候


Lady Gaga再次站上舞台,不仅关于音乐,还映照了经济的温度。


我们都熟知“裙摆指数”。


当女性裙摆越长,股市就越低迷;相反,女性的裙子越短,资本市场则越出现昂扬的趋势。


这个指数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做“牛市与裸露的大腿”。根据这个指数,如果投资者仔细留意本年度女性裙子的长度,那就基本能准确判断本年度资本市场的牛熊走向。


如今,全球流行音乐的走向趋势,也掌管了一部分女性裙摆的功能。


当Z世代开始回忆起2010年代的音乐时,时代症候的病历也书写好了。


图片


近两年,在欧美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音乐类别,叫做“经济衰退流行音乐”(Recession pop),这是社交媒体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电子舞曲流行音乐类别的新称谓。


除了Lady Gaga,代表人物还有Katy Perry、Kesha、Miley Cyrus和黑眼豆豆。他们的电子舞曲没有太多深奥的涵义,简单、重复、快节奏、适合聚会狂欢和夜店。


似乎那个年代的所有歌曲都在重复表达同一件事:别管那么多,赶紧跳舞,多活一天就挣了一天。


经济崩溃,政治完蛋,未来黯淡,遍地失业,房价贬值,战争一触即发。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这也是2010年代音乐再次文艺复兴的原因——人们试图用反复听老歌的行为,找回当年饱满的求生欲。


图片

“流行音乐回来了”


图片

“和我们一起长大的那个Lady Gaga回来了”


图片

“经济衰退流行音乐太好了,那时的人们花光兜里的最后一分钱也要蹦迪”


这并不是当下时代独有的特色。


在美国1920年代大萧条时期,布鲁斯和摇摆乐风靡一时;1970-1980年代英国的“不满的冬天”(Winter of Discontent)见证了迪斯科潮流的兴起。


每当经济下行,人民囊中羞涩的时候,总会出现帮助他们宣泄压抑情绪的娱乐产品。


就像Lady Gaga横空出世的2008年,美国人经历了华尔街金融海啸,房价暴跌,泡沫破碎。一个怪诞的女人跳出来,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图片


经济大环境越艰难困苦,音乐就越发疯狂动感。


当市场里鸡蛋的价格都飙升起来,那就意味着人们需要听点麻痹神经的音乐了。当你发现Billboard前100名的欧美流行音乐总算变得好听起来,那么意味着华尔街也要随即敲响警钟。


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University of Alcalá)的两位经济学家发表了针对“经济衰退流行音乐”的研究。


论文分析了1958年-2019年Billboard前100名的流行歌曲,结果发现,当失业率居高不下时,人们倾向于节奏欢快、歌词积极乐观的音乐。另一篇论文发现,这一规律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也得到了印证,尤其是美国。


“当宏观经济状况不佳时,社会倾向于使用积极乐观的音乐作为自我安慰的工具”。


图片


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Joe Bennett发现,经济与艺术之间的这种联系,在现代音乐史上很常见,因为创作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下沉的世界:“艺术家和词曲作者都是人,他们不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进行创作的。”


在某种程度上,音乐是对现实层面经济衰退的过度补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音乐往往会朝着两种方向发展。你可以如实叙述它,写下经济悲观的歌词;或者你也可以说,去他的,反正我们都是穷人,让我们狂欢吧。”


当然,这可能也是多愁善感的人们自作多情。22岁的Lady Gaga发布她的第一张专辑时,或许也没考虑过自己的音乐和经济衰退有什么关系。


只不过现在的人们,以一种重新审视2010年代电子舞曲的眼光,思考着到底该如何面对当下的困境。


对美国人尤其如此。毕竟他们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国家从辉煌走向荒诞,没有谁会比他们更需要往日余温的慰藉。


图片


“说实话,我如此喜欢听这首歌,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度过的好时光”


怀旧情绪有它自身的周期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怀旧情绪在流行文化中以15-20年为一个周期。


任何一代人,怀念起自己青春期时代看到的电影、听到的音乐,都会蒙上一层梦幻的柔光滤镜。而15年的怀旧周期,就是一个让记忆被重新发现的最佳时间节点。


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每个人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听到Lady Gaga的场景都不一样。也许是一个美国男人下班后在酒吧喝着啤酒,也许是一个中国小孩在中考高考后的暑假。


但相似的是,他们面对今天的世界,都有忍不住回头望望的伤感。


所谓的流行音乐,变成了抖音里的跳楼机,TikTok里的手势舞的bgm。


这是那些曾经听着Lady Gaga和黑眼豆豆的小孩们长大后面对的世界,他们只能短暂地躲进15年前的废墟里休憩片刻。


醒来之后,还得考公呢。



03

经济上行的美


如果你这半年留意过,你会发现有句话非常火——


“有一股经济上行的美。”


日本昭和时期的City Pop《真夜中のドア》,这几年变成了人们回望黄金时代的固定bgm,那句“stay with me”一响起,仿佛置身于1980年的日本东京银座。


在泡沫破裂之前,东京街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慵懒盲目的自信,学生的书包都恨不得背爱马仕。那时候的日本人相信卖掉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


那时候每个人都相信,前路平坦宽阔,闪着金光,连指甲缝里都藏着金屑。


如今我们又听回了City Pop,不是因为现实多美好。


我们试图在甜美的音乐里沉醉3分钟,短暂忘记昨天刚发的工资条。


比起婚育和买房,音乐已经是低欲望社会最廉价的娱乐产品。


图片


经济上行的美,不仅关于流行音乐。


就像我们感慨一代“小妞电影”的消亡,就连好莱坞自己也无法复刻千禧年的昂扬心气。


大银幕上的年轻女孩穿着低腰牛仔裤和粉色短上衣,谈起恋爱来仿佛忘记了明天还要上班。曼哈顿上东区的Carrie踩着高跟鞋,正准备去West Village找姐妹们喝下午茶。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财富自由后的餍足,肢体舒展,面部自信。


那些年卡戴珊还只是帕里斯旁边的拎包小妹,没有人能猜到Skims的裸色风暴在十几年后占领了全世界。


那时屏幕前的孩子们坚信,上班之后就可以穿着高跟鞋踩碎烦恼,可以住在高级公寓里俯瞰传说中的A市。


而现在再打开这些电视剧,只会思考“他们工作日都不上班的吗”。


图片
图片


“经济上行的美”可以是时尚、电影、明星,也可以是15年前北京工体的夜店,是坐在路边烂醉的你我他她。


从Vix蹦到Mix,从Mix蹦到Suzie Wang,蹦完迪之后再去吃一顿金鼎轩。哪怕喝的都是假酒,也丝毫不怀疑那一刻的快乐。


网络上时常出现80后中年人疑问,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不敢穿吊带了?


翻一翻2005年的北京西单街拍照片,你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辣妹穿搭。


热裤露背吊带高跟鞋紧腿裤,夸张到极致的彩色眼影,每个人铆着劲般地成为主角。而现在高跟鞋快要退出时代舞台,优衣库的黑白灰T恤和肥裤子变成了每个NPC的固定穿搭。


图片
图片


手里握着的是八缘风香芋奶茶,兜里塞着的是滑盖诺基亚5300,上面挂着的塑料水晶手机链闪闪发光,没有人预测过未来水温如何,只想一个猛子扎进汪洋大海中畅游,那时候还没有“上岸”两个字。


那时候我们住在单元楼和家属院里,放学回的也不是“原生家庭”。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看的还是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


地球村向所有孩子敞开怀抱,让我们误会这个世界本应如此自由肆意。


图片

Christina Aguilera


人们总是怀念不断重复千禧年,怀念的其实是那股向上的心气,是毫无理由地莽撞地期待着未来。


当时听着动感电子舞曲,怀揣着“反正明天充满希望,那今天就放肆狂欢”的盼头。


今天再听回15年前的电子舞曲,人们试图找回狂欢的勇气,留下的却是“这个世界可能在这一秒完蛋,也可能是下一秒”的无所谓和淡然。


在我们重新邀请Lady Gaga返回歌单的当下,洛杉矶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无限制自由格斗大赛,特朗普和马斯克要离婚,加州闹着要独立,没有人知道新的世界是怎样的面目。


人们只好戴上耳机,把头埋在沙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