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房地产标杆选手西安又出新招了!
作为这轮房地产调整过程中少有的表现较好的城市之一,西安在城市运营、房地产策略创新方面,表现一直不错。
最近,西安更是接连从区级、市级角度发出对房地产的支持政策,打出房企定制土地、地块绑定学区、土地款分期缴纳、自持允许上市、降价强制限售等“阳谋”手段,大力支持片区内新房市场发展,通过与政企协同,引导购房者优先选择新房。
具体来看:
5月19日,西安高新区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区房地产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让房地产调控颗粒度直接进入“因区施策”阶段。
新政亮点如下:
第一,突出区域教育优势,首次将学区与土地深度绑定。
根据文件规定,高新区新供应土地由教育体育局明确该土地配套的义务教育段学校位置及“名校+”资源,并建立“购房合同落户入学”机制,购房者凭购房合同即可办理户籍迁移,且子女入学不受交房时间限制。
简而言之,高新区新出让的每一宗土地都会有对应的“名校+”学区,就算学校还没建成投用,也有教育局来托底,统筹过渡学区。购房者只要在高新买房,就能在高新落户,子女就能在高新区入学。
第二,土地支持“定制”。
支持房地产企业参与新出让地块的规划指标编制,房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提出要求,同时在露台、阳台、飘窗等上设置了更优条件,鼓励房企建“好房子”。
第三,允许开发商公开降价出售,但设置了“价格熔断机制”。
对在售住房项目允许发起以团购折扣方式出售,但团购形式售出房屋需开发企业与购房人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入市限制条款,优惠幅度达到15%的,在合同内约定房屋交付后5年不得入市销售,优惠幅度超过15%的,每多优惠一个点位入市限制增加一年。
这不仅是一种价格托底行为,更是对市场预期的管理。一方面对已经购房的老业主来说这是安慰剂,避免了对老业主形成“价格背刺”;另一方面,新入场者则一起成为了“护盘手”,至少稳定持有5年,抑制了投机性购房,有利于未来的市场稳定。
显然,西安高新区的调控手段颇有创新,更具智慧,而且从制度层面解决了问题。
一个月后,西安又从市级层面,发布了《西安市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继续助推市场企稳。
新政主要包含几个方面:
第一,优先供应配套成熟地块,加速片区市政建设兑现。
片区的快速兑现也能提高购房者对于片区的信心。
第二,土地分期付款,先付50%土地出让金,剩余50%土地出让金一年内付清。
参考现阶段项目建设周期,基本上新拿地项目在四个月可以达到预售条件,所以剩余50%土地出让金是可以用七个月的销售回款补齐的,大大缓解了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
第三,地价将和周边项目的销售价格匹配。
未来的土拍,刚需片区按照周边刚需的销售价格参考制定地价,豪宅片区按照豪宅的销售价格参考制定地价,剩下的空间给到开发商,溢价程度取决于开发商的产品打造能力。
第四,允许自持、配套商业上市交易。
帮助房企回血,同时也提升这类资产的流动性。
显然,西安市级政策,直接面向房企提供有力支持,这将极大地提升房企的投资意愿。
从区级到市级,从购房者到开发商,西安这一系列政策动作堪称当下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操作范本。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性创新构建政企协同的发展生态——即以明确政策信号为新房市场注入确定性,又通过实质性的政策工具直接参与市场激活。
这种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融合的思路,对其他城市破解市场困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更多关于市场、房价、政策以及房地产企业的战略分析及动态跟踪,我们在《一周敏感信息速递》《晨光地产行研》里有详细地探讨和呈现,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