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亮:二十余载工程攻坚,从“中国天眼”结构攻关到为中国高铁安全保驾护航

图片

6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省”科技工作者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二场,邀请4位代表讲述他们科研攻关、创新惠民的鲜活故事。作为代表之一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钱宏亮,在会上讲述了他二十余载工程攻坚,从“中国天眼”结构攻关到为中国高铁安全保驾护航的故事。

图片

2003年,钱宏亮投身国家重大科学工程FAST项目建设,以系统副总工程师的身份,扛起结构系统技术攻关的重任。面对“中国天眼”500米超大口径(面积堪比30个足球场)、任意300米口径内反射面需实时从球面调节为抛物面,以及反射面拟合精度达5mm的超高要求,每一项都是对工程技术的挑战。钱宏亮带领团队进行了持续8年时间的艰苦攻关,成功攻克结构系统的一系列难题。

近年来,钱宏亮带领团队围绕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将研究方向拓展至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为了向海洋要粮食,要高质量蛋白质,他带领团队全力投入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发,其成果成功应用于“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如今,他又开展开展高铁结构部件智能监测与运维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降低高铁运维成本,并为高铁安全保驾护航。

工作多年来,钱宏亮承担了3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斩获25项授权发明专利,参与制定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相关研究成果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2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一批优秀学生,攻克一些行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科技强省、造福民生作出自己的贡献。”钱宏亮表示。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羊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