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着力构建的“五横十三纵”全域水网体系,通过科学调度,雨水经连通沟渠快速汇入河道。
郏县地处中原腹地,位于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作为河南省29个受旱县之一,长期面临水资源匮乏、传统沟渠淤塞、灌溉效率低下等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破解困局,郏县依托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政策优势,以“三沟四渠一坑塘”(即:田沟、路沟、村沟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以及坑塘)为治理核心,通过“规划引领,项目整合,机制创新”组合拳,激活乡村振兴“水动能”。
在顶层设计上,郏县坚持高起点谋划,按照“一村一张图、一乡一张图、一县一张图”要求,编制县、乡、村三级排涝网络图。通过对全县365个行政村开展详细测绘,绘制影像图并发放沟渠连通排查整治表,建立3级问题台账,实现沟渠连通整治工作高效推进。
在项目建设中,郏县整合水美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提升等11个涉农项目,分区、分类补齐沟渠设施建设短板,推动“灌溉、补源、排涝”三大功能协同提升。
郏县结合18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累计投入1600万元,在128个行政村新修排水沟渠22.7公里,疏浚沟渠80公里,完成13条过境支流治理,累计治理河库沟渠达600公里,新建及整修溢流堰、农桥等配套设施158座,初步构建起县域“五横十三纵”水网主框架,实现河湖库塘沟渠互联互通。
为保障水网长效运行,郏县创新推行“沟渠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县级总沟渠长统筹全局,乡镇沟渠长分片包干,村级沟渠长责任到人,配备15名乡(镇)级沟渠长、210名村级沟渠长及1200余名村级管护员,实现“沟渠有人管、问题有人解”的常态化管护。
如今,沟渠连通工程让郏县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根本性转变。全县52.97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旱涝保收”,节水灌溉覆盖率高达6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20%。在2025年夏种期间,郏县完成46.3万亩农田抗旱浇灌,播种玉米、花生等作物46万余亩。郏县三分之一村庄实现“以水绕村、以水靓村、以水活村”,堂街镇临沣寨、李口镇老镇区等一批“水美乡村”声名远扬,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
郏县副县长李政杰表示,郏县将以河南省农村沟渠连通整治3年行动为契机,深化“水利+”融合发展,让“清水润田、沟渠相通”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标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迈出更坚实步伐。(杜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