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以抓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事务治理,深入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试点社区和互嵌式示范社区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推进建设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取得成效。
抓思想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相结合,在社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墙,将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社区建设。深入移民社区开展“双语宣讲”活动和“推普兴乡”行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繁荣民族文化、帮助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024年以来,已在社区完成推普兴乡培训6期,覆盖群众305余人,开通双语广播点1个,开展“百场双语大宣讲”3场次。打造省级、州级互嵌式示范社区15个,获命名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20个。
抓文化传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唱响黔南“好花红”民族绚歌,充分利用春节、端午节、“四月八”“六月六”“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举办黔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丰富社区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导社区用好用足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扶持社区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建设一批传统手工艺传习所,开展马尾绣、枫香染等民族特色手工艺技能培训,促进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积极向省推荐身边“苗绣”“贵银”等民族传统手工艺企业示范点6家,争取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0万元实施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示范项目3个。
抓事务治理,构建互嵌式结构社区环境。以“红石榴+”行动为抓手,采取建立一个机制、建设一个阵地、开展一系列活动、选树一批典型、发展一个项目的“五个一”建设内容,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在人口规模较大的社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宣传阵地,利用社区功能布局特点,“融法于景”“融法于房”,彰显社区特色,也成为社区的文化景观。抓好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助推民族地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行动,将“小食堂”打造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文化的“大阵地”。目前,共投入286万元在社区建设民族团结食堂14个,有效解决各族群众操办红白喜事酒席成本高问题,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微微黔南(微信号:qnz999)
一审:蒙洁德二审:张贺婷三审:邹骐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