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年内规模突破8000亿元二季度环比增长260%

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发行呈现明显加速态势。据悉,各类银行机构"补血"动作频繁,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不同类型机构。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6月26日,年内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总规模已突破8000亿元关口。据了解,二季度单季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较一季度实现大幅增长。环比增幅达到260.82%,显示出强劲的发行势头。

发行提速背后存在多重推动因素。当前债券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为银行提供了有利的发行窗口。与此同时,部分银行面临集中到期赎回压力,需要通过新发债券进行资金置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平均利率为2.40%,永续债平均利率为2.44%。二季度以来,相关利率分别降至2.25%和2.31%。

国有大行在此轮发行中表现活跃。农业银行于6月17日完成6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包括350亿元十年期及250亿元十五年期固定利率品种。此前该行已发行500亿元永续债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于5月完成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中国银行500亿元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也已顺利完成发行。

股份制银行同样积极参与资本补充行动。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近期密集推出二永债发行计划。据统计,二季度以来已有近30家区域性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合计1191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债425亿元,永续债766亿元,环比分别增长354.55%和428.28%。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更为迫切。监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和12.96%,明显低于国有大行17.79%的水平。这一差距反映出中小银行在资本实力方面存在相对劣势。

区域分化特征较为明显。发行二永债的城商行及农商行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区域的资本类债券发行活跃度相对较低,显示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在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空间收窄的背景下,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重要性日益凸显。发行二永债能够有效丰富资本金来源,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为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补充资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