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入冲刺期,6月底前需完成半年度任务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入关键时期,多家机构正抓紧推进相关工作。据悉,各理财公司需在6月底前完成半年度整改任务,并于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

此次整改主要针对"以丰补歉"和收盘价估值两类问题。前者指部分机构在市场行情良好时积累收益,市场波动时释放收益补贴客户,营造稳健假象。后者则通过交易所债券收盘价进行估值,掩盖真实波动。

监管部门明确要求,理财产品必须采用中债、中证及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第三方估值。直投或委外均不得使用收盘价调整、平滑估值或自建估值模型等方式平滑净值波动。

整改进度呈现差异化特征。华南地区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已提前完成整改工作,当前业务运营未受影响。华北地区城商行理财子公司表示,涉及整改的产品数量相对较少,整改压力不大。

据悉,收盘价估值是当前整改重点。由于自建估值模型应用规模较小,而收盘价估值涉及的产品数量更多、资金规模更庞大,因此成为各机构整改的主要方向。

整改完成后,理财产品将实现"穿透式"管理。债券市场波动、信用风险等因素将直接作用于净值,产品净值波动将更为真实。投资者将直面底层资产价值变化带来的净值涨跌。

为应对净值波动常态化,部分理财公司调整投资策略。一些机构缩短债券投资久期,在信用债投资方面更加审慎。与此同时,多家理财公司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

据统计,自去年12月以来,新发公募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中枢下降14个基点,从2.64%降至2.50%。5月以来,已有超百只产品宣布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

理财公司正通过多种方式应对挑战。部分机构提高资产组合构建效率,通过科学合理比例对各策略进行有机组合。另有机构采取动态调整持仓品种的策略,高频监测市场变化,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整改工作的推进有利于重塑行业生态。统一采用第三方估值将形成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确保产品净值及时同步反映市场行情变化。这一变化要求理财公司回归资产配置能力本源,提升投研风控水平。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