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十年,终于混成育儿博主了
格十三
2025-06-27 09:31
发布于上海
育儿领域创作者
文 | 十三姐
这几天神智不清了都快,自从汇报了我儿子的高考+美本双路线进展,仿佛打开了什么新世界的大门。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把好大儿捂这么多年,居然不当育儿博主出来炫技。
为什么?不为什么,哪有为什么啊。
育儿是育儿,当博主是当博主。所以你看,有的所谓“育儿博主”可能是“育儿”和“当博主”不分,所以很容易育儿也没育好,当博主也没当好......
没别的意思,我就是表达一个很简单的想法,我想把生活和工作分开而已。
至于现在为什么炫技了,唉,第一是育儿告一段落,第二还是不能免俗呗。有人说“自从知道你儿子这么好,我觉得你说什么都对”......我干了十年才理解啥叫母凭子贵,我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最后还是得靠男人(儿子)撑场面......
对了,分享一个好消息,这个撑场面的男人昨天收到清华强基入围通知,今天要马不停蹄去赶考,太急茬了,太刺激了!虽然只是打酱油去当分母,但也是个见世面的好机会。
哦,跑偏了,今天不是来炫技的,是来当育儿博主的。
这两天真的好多人喊着让我当育儿博主,我内心是拒绝的,不是不想,是不敢。
大家知道我是学心理学的,我的毕业设计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从专业的、靠谱的、厚道的心理学人角度来看——如果有人说“按照我说的这样去育儿,你就会成功”,那这人要么是不懂教育,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割韭菜。
这就是我不敢轻易“教别人怎么育儿”的原因,可能我脱口而出的某一句话,或者我自认为正确的某一个方法论,会改变一个家长的想法和行为,可能把人家带上错误的轨道,这个责任我是担不起的。
网上教人如何育儿的指指点点还少吗,我也见过不少,有些挺好笑的。
所以,如果非要跟别人分享育儿,我会讲讲底层逻辑,但绝不能非黑即白。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没有人可以完全复制别人的具体步骤去达到成功,也没有人可以绝对避免别人踩过的坑。
比起育儿博主,跟着育儿博主学育儿的读者们更需要有脑子。
朋友们让我分享带娃的经验,我想来想去,教训一大把。至于经验,怎么说呢,也不是没有,但是我得好好想一想。就像鲁迅写“另一棵也是枣树”的时候可能就是随口一说,你非要让他总结当时的心路历程和背后的深刻内涵,他真得费劲编一个。
我和各位一样,都是普通的老母亲,喜怒哀乐、情绪起伏、不稳定的血压和爱掉的头发、拖后腿的老公和时不时袭来的焦虑,没有一样缺席过。
让我分享一些奏效的、可行的经验,我觉得有几个是必须提的。
首先,育儿中最难的当然是「学会放手」。
有人说这不是最主要的。
可这恰恰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因为孩子的自主性、自我意识、自尊感、自信、耐挫韧性、学习自驱力等等等等,全是从你的放手中来。
有人会觉得这样说很空,肯定会说“我放手了我家娃就全乱套啦!”
那是你放手的方式不对。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概念,叫「最近发展区」。
上周我去央视参加《心理访谈》,和专家老师们对谈也聊到了这个话题。
说简单点,是孩子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的高度,和你帮他一把才能达到的高度,两者之间的区域,就叫最近发展区。
从小到大,每个阶段,家长都是要随时调整自己去迎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远观与伸手相助交替,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能及时干预,这是当家长最难的一项任务。
还有个概念叫「脚手架式育儿」。
就是说盖房子的时候,我们越盖越高,需要站到脚手架上,没有脚手架就不能向上发展,脚手架需要支撑攀爬,但又不替人攀爬,只在那里稳稳当当地做着必不可少的辅助。
我想,如果你问我育儿中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了十几年脚手架式父母。
向上爬是孩子的事,他有自己的动力、驱力、耐力,以及自己的方法,但当他能力不够向上爬一步的时候,我们及时出现。
这样既不影响孩子训练出内在的驱动和自我管理、规划能力,也不会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得不到支持。
在学习上,同样如此。大家可以去看所有省心的孩子的共性,从来不是父母给他们报了多少班,逼他们刷了多少题,他们一定是早已养成自己的驱力系统,而父母要做的是在必要时提供情感支持、物质供给、课外协助等等。
那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他们有这种自我的、内在的动机呢?
就是家长从小就要作脚手架,去辅佐最近发展区,而不要作直升机,不要作除草机。
直升机就是盘旋在头顶,俯瞰一切,帮孩子搞定周围的一切;除草机就是在孩子前面,为他开路,铲除所有障碍,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走得顺。
替他们做、帮他们做,都不利于形成自驱,只有让他们自己做,父母适当支持,平等和共情,才会事半功倍。到时候,父母真的会轻松很多,孩子还会经常给你惊喜。
这是我的个人经验之一。说实话所谓什么育儿经验,如果认真说,展开说,写个几十万字都写不完,以后慢慢说吧。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底层逻辑,一个框架,至于运用到自己家里如何落地,如何具体操作,一定要结合家庭环境、孩子性格、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习惯,要用点心思来设计,而不是直接套用别人的。
最后解释一个小小的疑问——“你们的女婿”这种叫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个叫法,不是我要占女生家长们什么便宜啊,这是一个只有老粉才懂的梗,这个梗玩了好几年了,已经成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带有任何字面意思,答案在这篇文章和评论区里:
我们的目标是:不输给亲家
今天先说这点吧,要带你们的女婿见世面去了,下次接着聊。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带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