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菏泽,夏木葱茏,万物繁茂。6月16日至21日,来自15个发展中国家的64名学员来我市调研考察。从牡丹产业到水浒文化,从书画经济到汉服电商,从科技企业到社区治理……她们的足迹串联起一场跨越国界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盛宴。这场由中华女子学院承办、菏泽市妇联协办的亚洲国家和非洲法语国家妇女能力建设研修班现场教学活动,不仅是女性赋能的国际实践,更是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度对话。
牡丹之都:巾帼智慧点亮产业新篇
在菏期间,学员们先后到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妇联实验幼儿园及郓城县、巨野县、曹县、牡丹区、定陶区等地,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妇女就业创业、家教家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经验。
在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学员们参观牡丹产业博览馆和尧舜牡丹展厅,聆听牡丹产业深加工技术创新成果及非遗文化展品介绍,惊叹于菏泽牡丹从观赏花卉到多元产业链的华丽转型;在牡丹区国之韵陶瓷艺术非遗工坊,“非遗+培训”模式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的实践引发赞叹,学员们用镜头记录中国女性以技艺创造价值的生动图景;在山东绅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女企业家甄爱华带领妇女创业就业的故事,以及企业从农副产品加工迈向生物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令布隆迪内政市镇发展和公共安全部国际保护事务处处长凯塔·埃丝特·恩森吉尤姆瓦感慨:“中国经验值得借鉴,我要带回去助力非洲发展。”
此外,学员们还探访熊猫文创产业发展基地,了解经营模式以及带动女性灵活就业情况;到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定陶区百盛万福(菏泽)园艺集团有限公司等地,了解企业如何依托特色农业,发展种植养殖,帮助农村女性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学习我市“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文化赋能:丹青、电商书写“她经济”传奇
作为“中国工笔画之乡”,巨野县妇联、县书画院立足画乡书画产业优势,把“巾帼丹青”作为妇女创收重点、创业亮点,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绘画产业。目前,全县拥有8个绘画专业镇,50余个专业村,49家基层画院,160余家书画培训机构,国家、省、市女书画家239人,农村女画师10000余人。在这里,家庭妇女放下锄头,就能以工笔画为支点,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撬动年产值超20亿元。
在巨野书画院,学员们深入了解工笔牡丹画如何从艺术成为带动妇女居家就业创业的“金钥匙”,见证了菏泽妇女创业的活力,并在女画家的悉心指导下执笔蘸墨,屏息凝神一笔一划勾勒牡丹线条,在笔锋流转间体悟中华传统艺术的精妙神韵。
曹县e裳小镇·数字产业园作为“曹县巾帼电商创业就业基地”,目前已签约300余名主播,其中女性主播占95%以上。主播带货产品由基地提供,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机会。曹县有爱云仓是集企业孵化、品牌打造、产业数字化运营、成果转化、展览展示、人才引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
在这里,学员们调研巾帼电商产业发展和“汉服+直播”产业发展模式,对数字赋能传统服饰发展、妇女在汉服产业中的参与和贡献表示称赞。学员们穿上马面裙,对着镜头摆个pose,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服饰的独特之美。
友好家园: “她力量”为妇儿事业注入新思想
在市妇联实验幼儿园,学员们与孩子们互动体验文化传承趣味游戏,对幼儿园优美的教育环境、儿童友好空间布局、丰富多彩的幼儿活动、幼儿园儿童自主参与活动机制,以及儿童友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做法给予赞赏。她们调研儿童友好学校建设情况,近距离观摩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创设、自主游戏及特色区域活动,打卡菏泽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
在巨野县凤凰街道嘉园社区,学员们考察暖“新”驿站、家庭教育指导站、创意工坊、托育中心等社区嵌入式服务阵地,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及妇女儿童工作创新实践,切身感受社区日常工作,为她们国家的妇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思路。
非遗浸润:千年文脉彰显女性风华
在郓城水浒好汉城,六门水炮齐鸣,身着古装的“及时雨宋江”率众“水浒好汉”以传统武术迎接了她们。状元大刀、爬杆等武术绝技让她们感受到了武术之乡的豪迈之情。在郓城县博物馆,当山东梆子《老羊山》的唱腔穿透水浒古城,看到轻颤的帽翅、幻化的变脸、灵动的猴戏,戏曲的魂韵在眉目流转间直抵心灵。
执刀雕版,提笔描红,仔细地制作面塑;品一盏清茶,剪一方红纸,在草柳经纬中编织东方智慧。驻足6天,学员们还沉浸式体验了我市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亲身感受菏泽“一都四乡”的千年文脉和美丽、细腻、坚韧的女性风华。这些跃动着生命力的非遗瑰宝,让她们读懂了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厚重,更触摸到其在当代焕发的永恒魅力。
跨越山海:菏泽经验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妇女的奋斗精神令人钦佩!”“我是第一次来中国,了解到中国孩子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很有意义。”“中国的女企业家和创业者通过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往全国甚至是全球各地,令人印象深刻。”“我看到一些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管理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可以让非洲的农村妇女学习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来自蒙古、老挝、文莱、约旦、中非等15个国家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菏泽经验”带回国,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和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非洲法语国家妇女能力建设研修班学员就社区为民服务、妇女创业就业、托幼儿童成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亚洲国家妇女能力建设研修班学员对牡丹产业等企业发展项目十分感兴趣,交流了合作意见。
菏泽作为中华女子学院唯一在地级市建立的国际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妇联工作和妇女工作成效显著,正以独特的发展模式与文化魅力,为全球女性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菏泽日报记者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