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 I 2025年高考地理试题考情分析

随着2025年高考的落幕,2026届高三的复习备考的号角正式吹响,因此系统研究2025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对复习备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纵观2025年高考试卷,继续贯彻了“让优秀的孩子脱颖而出,让努力学习的孩子能得分”的理念,表现在试题的基础性和创新性都十分突出,但稳中有变,试题的命题角度、设问方式等变化明显。本文基于东北卷、山东卷、河北卷以及江苏卷拟从以下几个角度重点分析变化,希望能对广大的一线教师和考生有所启迪。


一、从知识角度看变化



1.要破除传统的“冷考点”“热考点”思维

不同于传统全国卷模式下的高考,新高考题量更大,覆盖的知识点范围更广,因此即便常规认为的“冷考点”也随时会有再考的可能。

比如,

2025年的山东卷,第11-12题考查了之前从未考查的天体观测,考查了恒星观测,难度较易;第15题考查了3S技术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难度中等。

❷2025年的江苏卷,第4-6题考查了地球与地图中的地图指向标及专题地图等知识。


2. 从综合性上看变化

本文尝试将2025年高考中的变化分专题进行了总结,如下表所示:

专题

题源

变化点

核心点

地球运动

【东北卷2025•11-13】

将太阳回归运动与太阳辐射相结合考查其对不同坡向土壤含水率差异

❶太阳视运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❷太阳回归运动及其应用。

❸时间计算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气运动

【东北卷2025•18(3)】

考查不同海域降水成因

❶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热力环流及应用

❸气压带风带与降水

❹天气系统与等压线图

水运动

【东北卷2025•9-10】

【陕晋青宁卷2025•17(3)】


近两年对地下水的考查明显增多

❶地下水的运移

❷水系变迁

❸河湖湿地与水量平衡

❹海水性质

外力与地貌

【东北卷2025•14-16】

【山东卷2025•19】

对河流袭夺的考查明显增多

❶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

❷风力堆积地貌

植被与土壤

【山东卷

025•16(1)】

【江苏卷2025•7-9】


植被与土壤结合考

❶植被生长条件

❷植被演替

❸土壤剖面与成因

产业

【东北卷2025•1-2】

【东北卷2025•5-6】

【陕晋青宁卷2025•1-2】

【江苏卷2025•26】

与选必2、选必3结合考

产业区位及其可持续发展

区域

发展

【东北卷2025•17】

【山东卷2025•17】

【河北卷2025•17】

【河北卷2025•19】

单独考查变少,多与必修一、二关联知识点结合考

❶城市辐射与产业问题。

❷湿地等环境问题。

国家

安全

❸矿产、耕地等与国家安全


从上表可以看出,2025年高考卷很明显的一大特色就是试题考查的综合性很强,其中很多的命题角度十分新颖,突显出了地理学科试题命题的灵活性强,当然也给考生复习备考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下面以东北卷的第12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1西高止山沿印度半岛西海岸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该山地的甲、乙两区土壤水分特征受气温、降水和坡向影响显著。下图示意从上一年12月21日到当年12月21日甲、乙两区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以及雨季(灰色)多年平均时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片

图片


(1)5月和10月的甲、乙两区多年平均土壤含水率中最小值出现在(   )

A.5月甲区       B.10月甲区     C.5月乙区       D.10月乙区

(2)甲、乙两区南北坡太阳辐射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旱季土壤含水率(   )

A.南坡高于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

B.南坡高于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

C.北坡高于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

D.北坡高于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

(3)雨季甲区山脉西坡土壤表层物质较东坡更易发生的变化是(   )

A.粗粒比例降低  B.盐分聚集  C.风化碎屑增加D.养分流失

【思路详解】本题组情境的主体是印度西高止山两地之间的土壤含水率,主题是结合太阳回归运动对比两地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为此,首先需要计算出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

甲地:48°=90-/甲地纬度+23.5°/,得出甲地位于18.5°N

乙地:58°=90-/甲地纬度+23.5°/,得出乙地位于8.5°N


(1)对比5月和10月甲乙两地土壤含水率的最小值。从图中可知,5月大致位于旱季的后期,而10月则是雨季的后期。很显然10月的甲乙两地,刚刚经过雨季的滋润,土壤中的含水率会明显大于5月


然后对比5月的甲地和乙地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取决于土壤水分的收支状况。一方面乙地雨季时间更长,另一方面5月份,甲地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近,蒸发量更大。因此推测,5月的甲地土壤含水量最小。A项正确。


(2)设问问的是旱季两地土壤含水率的差异。从图中可知,旱季主要是从10月开始至次年6月止,大部分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南侧,因此南坡含水率会明显低于北坡,排除AB两项。其次,由于甲地位置更靠北,相比乙地,在整个旱季期间,甲地的北坡受到的太阳直射时间最少,太阳大部分时间直射南坡,因此与乙地相比,甲地南北两坡差异更大,C项正确。


(3)要注意审题,雨季时,甲地的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更大,因此水土流失量更大,养分流失更严重,因此D项正确。



二、从题型角度看创新



从题型角度看,2025年的高考卷出现了很多的新颖的设问方式。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综合题首次出现“列举”类设问

在2025年河北卷第19(1)题,要求列举出(太行)八阱故道沿线的人文景观,分值为4分,任答4点即可,难度不大。


2.突出考查地理实践力

比如广东卷2025年第19题考查了实验题,陕晋青宁卷第18题考查了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布局的野外调查内容,并要求提出优化建议,合计分值12分,设问新颖,难度较大,现以本题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构建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中心、15分钟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的“养老服务圈”对推动社区养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区位状况并为优化驿站布局提供参考,某地理研学小组选取所在城市中心区老旧社区进行调查,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得到养老服务圈边界,并将部分调查结果汇总。

 

(1)针对调查目的,写出该小组需要调查的内容。(6分)

(2)结合该区域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布局现状,提出优化建议。(6分)


【思路详解】首先分析试题情境。

情境主体

情境主题

调查目的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了解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了解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区位状况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区位,根据图示可知,需要了解调查内老年人数量、养老驿站的距离交通线、居民区的距离,距离公园的距离,老年人的偏好等等。

(2)本要求针对现状提出建议。为此需要首先分析甲乙两个驿站存在的问题。

甲驿站主要问题

❶交通不便

❷距离公园等公共设施太远。

乙驿站主要问题

❶乙距离公园不远但交通不便

❷社区组织活动少

结合表格分析可知,甲驿站需要修建南向直道,乙驿站建议裁弯取直,修建一条直达公园的道路。其三是请居委会多组织社区活动。


3.开放性试题明显增多

比如陕西卷第19题,要求论述对秦岭地理意义的理解,分值9分,难度不大;江苏卷第26(3)题,要求从两个观点中任选其一,并说明理由。河北卷第19(3)题要求任选角度论述八阱故道沿线区域未来的发展路径。详情可参见理想众望图书《试题攻略 地理 第①辑》一年真题汇编系列。


三、复习备考策略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对于2026届复习备考需要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是前提。新高考改革之后,基础题与创新题并重,且基础题比例较大,因此对于主干知识,不必区分冷考点热考点,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必须掌握,扎实基础是取得高分的前提条件。


(2)提高能力是关键。这其中既包括要更加重视知识之间的关联度,也包括在新情境下的破题、解题能力。为此建议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下练习,均需要围绕知识点设置不同类型的新情境,不断增强考生面对新情境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3)要重视地理实践力的训练。从2025年高考考情来看,未来高考依然会有更新颖、更灵活的命题方式。因此建议:


❶无论是同步教学还是复习备考,都需要格外重视实验。在同步教学阶段,重点是讲清楚教材中相关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步骤、结论等。在复习阶段建议将实验与一轮复习相结合,对实验进行专项讲述。


❷对于诸如论述题、开放性试题等其他形式新颖的设问,建议在一轮复习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设问形式尽可能多样化,通过不断练习以提高考生在高考时面对创新设问的应对和解题能力。


其它地区高考分数线详情

权威 I 北京、辽宁、河南、湖南多省高考分数线公布!

重磅 I 江苏2025高考分数线公布!

重磅 I 福建2025高考分数线公布!

重磅 I 河北2025高考分数线公布!

重磅 I 上海202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

重磅 I 天津202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

重磅 I 重庆202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

重磅 I 黑龙江2025年高考分数线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