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禁毒先贤刘汉章‖黄晨旭

图片
图片
禁毒先贤刘汉章


黄晨旭

图片

虎门销烟浮雕(图源:厦门市公安局“厦门禁毒”公众号)

刘汉章(1789—1878),男,字倬夫,四川华阳人,生于华阳南桥(今华兴街道南桥社区),清道光元年(1821)考中恩科举人,曾参加过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著有《养和堂文集》《养和堂诗集》《生计篇》《死事篇》等。

1

鸦片之殇,他痛心疾首

清道光年间,来自英国、葡萄牙等国家的毒贩,通过珠江水系,向市场辽阔的中国内陆倾销鸦片,致使国内工商停滞、市场混乱,人民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刘汉章在广东多地任职期间,目睹英国人大肆贩卖鸦片,深感痛心疾首。

当时的簇桥、华兴一带,也受到鸦片传入的严重影响。《簇桥志》记载:“解放前的簇桥场上,或明或暗地开设有吸鸦片的场所,俗称‘烟馆子’。少数人进馆吸毒,往往成瘾,弄得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有时,政府也组织人员实行禁毒(俗称‘按烟馆子’),但屡禁不止。”

图片

清代水彩画中描绘的熬制鸦片的场景(图源:南京市公安局“南京禁毒”公众号)


2

虎门销烟,他积极参与

清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要求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他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走私鸦片。

林则徐在广州开始禁烟时,刘汉章便积极参与,大力宣传林则徐提出的“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御敌方针,同时做好防范工作。

经过坚决斗争,清军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1839年农历四月十二日(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毒品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3

鸦片战争,他身先士卒

虎门销烟后,英国频繁调动军舰,局势紧张。

清政府将办事能力、责任心强的刘汉章调到佛山,目的十分清楚,就是抵御外敌的入侵,继续打击鸦片走私。

刘汉章来到佛山后,立刻展开一系列准备工作。铸造了几门巨炮,安放在重要关口以御敌人;开设弹药厂,铸造了许多火炮。为确保万无一失,刘汉章还在临海的河口安设木牌、铁链,增强防御敌舰的能力。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刘汉章与佛山总兵一道防守。一次,英军从海上向佛山进攻,当时总兵不在,身为副职的刘汉章亲自率领军民抗击英军,一举痛歼登岸入侵之敌,取得大胜。因他战功卓著,受到清政府嘉奖,为佛山军民广泛称颂。

4

落叶归根,他润物无声

1851年1月,刘汉章辞官回乡,在成都办学,教授学生,历时30年,许多名流学者皆出其门下。刘汉章去世后,安葬于故土(今华兴街道南桥社区),其墓被华兴居民称作“将军墓”,此墓今已不存。

有关刘汉章墓的详细情况,史料鲜有记载。民俗专家刘孝昌老先生认为,“将军墓”在今南桥社区二组境内,具体位置是今华兴街道办事处大门与办公大楼之间那块空地。墓的具体规模、形制、风格均不详。

还值得一提的是,刘汉章所著《死事篇》4卷,专门记述了他在鸦片战争中保卫佛山镇的全过程,史料价值很高,其中有不少佛山人民抵御外来侵略者的感人情景,催人泪下。

成都先贤刘汉章,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毒品的铜墙铁壁。他是成都人的骄傲,也激励着成都后辈,深挖乡贤文化中的禁毒基因,以文化之魂浇灌无毒家园的长青之树,将禁毒工作深植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图片

2023年10月,华兴街道在辖区太平寺西区小学开展禁毒知识讲座及禁毒影视播放活动。

图片

2024年10月,华兴街道在辖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活动。

图片

2025年2月,华兴街道在成都市武侯区高级中学开启春季开学“禁毒第一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黄晨旭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