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2022年7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汪志颖跨越山海来到澜沧职中,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教育帮扶征程。
黄浦援滇帮扶教育工作者:
汪志颖,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
初到澜沧职中,眼前的困境令汪志颖深感责任重大:学校师资薄弱、校企合作匮乏、辍学率高达30%,职业教育在当地的认可度极低。这条帮扶路,要怎么走?面对重重困难,汪志颖没有退缩。她深入调研,写下翔实的帮扶工作调研报告,提出“四维育人”破局方略,为边疆职教勾勒出崭新的发展蓝图。
凭着丰富的职教办学经验,汪志颖认定“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于是,她整合学校原有的18个专业,打造出“现代农业”“现代服务”“数媒创意”“交通运输”四大专业集群,精准对接当地产业发展需求。2024年,以全省第一的评审得分,成功申报并获批云南省首批“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与省内3所公办优质高校达成4个专业“3+2”中高职贯通培养合作。在她的努力下,澜沧职中与阿里巴巴、安琪酵母等20 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开创17个“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学生从“毕业即失业”转变为“入学即入职”,辍学率从30%降至6.5%以下。
澜沧职中的咖啡教室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力量。汪志颖积极引入上海优质资源,推动沪滇协作深度落地。她牵线5个“上海市名师工作室”带教学校青年教师团队,建立“1+1+X”教师成长梯队,通过公开示范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短短两年多时间,澜沧职中的师资队伍实现强势突围,斩获多项省市乃至全国教学及技能竞赛大奖,从“经验型”迈向“骨干型”“研究型”。
作为澜沧县教体局副局长、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汪志颖还在澜沧走出了一条德育创新之路。她倡导以礼仪教育塑造学生自信人格,以劳动教育唤醒学生内生动力,积极打造“澜职明人”精神文化品牌,用身边好人、感人事迹激励学生求真、趋善、臻美。
三年来,澜沧职中从寂寂无名的“托底校”跃升为全省闻名的“标杆校”,学校招生工作突飞猛进,学校在校生人数比帮扶前翻倍至2184人。去年,汪志颖还打通了国际招生通道,形成“进口旺、出口畅”的喜人态势,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发挥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了巾帼力量。
上海市敬业中学副校长、挂职澜沧一中校长的吕宁,同样肩负着教育帮扶的使命。三年来,他带领“4+7”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以教育帮扶为抓手,推动学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黄浦援滇帮扶教育工作者:
吕宁,上海市敬业中学副校长、澜沧一中校长
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吕宁多渠道筹措资源,全面升级学校硬件设施。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吕宁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筹措资金,完成对高中部图书楼进行数字化物理、生化、史地创新实验室、图书馆、录播教室等的建设和改造,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硬件和信息化技术支撑,进一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 年,澜沧一中成功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办学层次实现重大突破。
黄浦援滇帮扶教育工作者:
王骁尧,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上海市敬业中学教导处副主任、高中化学教师
结合上海教改经验,依据澜沧一中校情,吕宁制定了精细的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他以“靶向课堂”为核心,分阶段推进教学革新,从 1.0 阶段的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到 2.0 阶段的“教学闭环管理”,再到 3.0 阶段的“问题导向”主题教研,他紧扣新高考改革趋势,优化“选课走班”方案,将民族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彰显学校民族文化特色,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黄浦援滇帮扶教育工作者:
刘吉朋,上海市光明中学高级教师,黄浦区学科带头人,兼任上海市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及黄浦区多个教育工作室成员
依托“党建 +”青年教师成长营,吕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赴上海、玉溪等地优质学校研学,邀请上海专家团队送教,与复旦大学开展合作交流,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专业水平。通过沪滇组团式教育帮扶,有效地推动澜沧一中的专业学科建设、年级组团队建设,真正达成造血、培质的功效,助力澜沧一中“一县一名校”打造。
吕宁还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党建引领。推行“点位人”网格式管理,构建多维度管理网络,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活力,提升学校综合治理效能。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吕宁用智慧与汗水,为澜沧一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学校在教育帮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更多学子在知识与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黄浦援滇帮扶教育工作者:
蔡灵琳,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校办主任
在黄浦援滇干部的协调下,澜沧县勐朗镇中心小学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4 年 9 月,依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美滋润心”专项基金的支持,勐朗镇中心小学开启了乡村振兴线上网课教学项目:三年级 8 个班共453 名学生,开启了英语线上网课学习之旅。
点击观看视频↑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美滋润心”专项基金借助上海市大华公益基金会的网课技术支持,为学校购置视频链接设备,聘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校研究生担任线上视频授课英语教师。每班每周授课 4 课时,8 个班每周共授课 32 课时,确保每个班级的孩子都能接受到专业的英语教学指导。
一根网线,让大山里的孩子们得以自由探索英语世界。在课堂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 26 个字母、简单单词和常用口语,还能用英语简单交流。在上学期的英语期末测试中,该校成绩排在全县乡镇小学前列。远程教学跨越了山海的距离,为澜沧的孩子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新窗口。它不仅解决了当地师资不足的问题,更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黄浦区援滇教育帮扶工作,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一批又一批黄浦教育工作者接续奋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帮扶的深刻内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教育的力量书写着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记者 / 蔡维帅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蔡维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