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英国人喊“太多”!难民问题的民意转向与政策失灵

本月初,两名14岁罗马尼亚籍青年在英国涉嫌性侵案,出庭时甚至需要帮他们找罗马尼亚语口译才能听懂,点燃了英国当地人对难民问题的积怨。当晚,反移民控诉演变为暴力冲突,骚乱迅速扩散至波特道恩、拉恩、贝尔法斯特等地。英国政府强烈谴责暴乱是“纯粹的种族主义行径”。但舆论中不乏质疑声:这究竟是单纯的种族对立,还是长期积怨下的社会情绪爆发?难民政策失能是否才是冲突的核心?

暴乱只是单纯的种族主义吗?

燃烧的房屋,破碎的门窗,满地的汽油弹和石块……一夜之间,英国北爱尔兰的反移民抗议迅速升级为暴力骚乱。面对失控局势,英国政府坚称系“少数受种族主义煽动的暴徒所为”,强调其“完全站不住脚且不可原谅”。然而,若将矛盾简单归因于种族差异,是否忽略了更深层的社会裂痕?英国曾是全球难民收容的积极倡导者[1]。俄乌战争前Ipsos的民调显示,高达四分之三的的英国人支持收容难民。[2]2022年初的“乌克兰之家”计划(Homes for Ukraine)启动后,不到一周便吸引了超13万人申请。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逐渐显现:通胀压力下,政府承诺的每户每月350镑补助难以为继;难民数量激增,公共服务承压,社会矛盾悄然累积。

图片

民众态度已然转变。根据YouGov最新数据,71%英国人认为近年来的移民“过多”,创下自2019年以来的新高。[3] 早在此轮暴乱之前,英国已多次爆发反难民抗议:从2023年康沃尔郡到2024年夏季南约克郡的连环冲突,显然不是单纯的“种族主义偶发事件”。暴乱的根源,或许更应归结为政府难民政策失能与民众积怨的集中爆发。

难民政策效用不佳:从预算膨胀到执行困境​

庇护住宿预算从2019年的45亿英镑到2025年153亿英镑,短短六年翻了三倍,[4]暴露了政府初期难民问题的严重误判,也没有缓解难民涌入的压力。

2024年7月,新任首相斯塔默宣布废除了争议性的“卢旺达计划”,设立了“边境安全司令部“,以管控非法入境。然而现实让人失望,今年乘坐小船抵达英国的人数高达16545人,同比激增45%,[5]边境危机持续恶化。

更受争议的是“酒店收容”政策。2019年起,英国政府将酒店改造为难民临时住所,为此每年斥资约13亿英镑,占安置总支出的四分之三[6]。这项政策却两头不讨好:难民抱怨房间拥挤、餐食简陋,“像是被关在监狱里”。而当地居民不满酒店被占用,部分收容点甚至成为暴乱者的攻击目标。2024年8月罗瑟勒姆的暴乱中,数百人砸毁难民收容酒店窗户,高呼“让他们出去”“停止小船偷渡”。

图片

面对舆论压力,财政部长Rachel Reeves于6月11日宣布: 2029年前全面停止使用酒店安置难民,预计每年节约10亿英镑。然而,经济学家和援助机构质疑不断。[7]当前,未处理的庇护积压案高达7.8万起,[8]“加快审批流程”和“加强边境管控”两大替代措施进展缓慢——前者因官僚效率低下难以提速,后者则被诟病为“形式大于实质”。更紧迫的是,改造闲置公寓和学生宿舍的计划仍处于审批阶段。短期内难解燃眉之急,很可能沦为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资源抢占和社会混乱

英国难民庇护政策严重挤占本地社会资源,激化了社会矛盾。酒店大规模征用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贝德福德郡一对新婚夫妇因为政府征用其婚礼预订的酒店,不得不临时取消筹备已久的婚庆计划。类似案例暴露了政策执行中的民生代价——人道主义理想与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平衡?

此外,由于难民在庇护申请期间被禁止工作,获批后仅28天需搬离住所,导致大量获难民流落街头。在伦敦梅费尔这一富人区的对比尤为刺眼:奢侈品店橱窗映衬着公园里的难民帐篷,绿草如茵的公共空间沦为垃圾堆积的营地,富人区居民掩鼻匆匆而过,衣衫褴褛的难民在帐篷里艰难求生。在“天堂”与“地狱”并存的图景下,映射的是矛盾的尖锐性。

图片

就业市场的资源竞争同样加剧了紧张。为节约财政开支,难民多被安置在米德尔斯堡、布莱克浦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然而,这些地区本就面临就业机会匮乏,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难民的到来进一步挤压了本地居民的生存空间,社会矛盾激化。在这一背景下,社会矛盾加剧,抗议和冲突也就更易爆发。正如牛津大学移民观察站副站长 Rob McNeil 所指出,在有限的资源体系中,多个弱势群体的竞争极易激化社会矛盾。[9]

与此同时,由于在申请庇护期间无就业权,长期待业状态削弱了难民的竞争力。据统计,英国难民失业率是当地人的四倍,收入也仅为当地人的一半。[10]面对生存困境和社会排斥的双重挤压,失业难民的犯罪可能性明显增加。据统计,外籍人口在英国性犯罪案件中的占比高达四分之一。[11]

从酒店征用到街头帐篷,从就业竞争到犯罪激增,处于崩溃边缘的英国难民庇护政策不但难以承载“人道主义”的理想,反倒成为了威胁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政治利器。

图片

民众感受与政府回应——“政治正确”与现实压力的撕裂

面对难民庇护问题的现实压力,英国政府始终用“政治正确”回应民众感受,掩盖治理失能。在伦敦富人区,面对不断扩大的难民帐篷群和遍地的垃圾,居民提出“寻求安置方案,而非以牺牲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的合理控诉。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在知晓此事后,仍重复高喊着移民“是社会的巨大财富”“丰富并加强了社区”的空洞口号,[12]避而不谈现实问题,毫无解决措施。

更令人愤慨的是,面对"停止移民涌入,英国已不堪重负"的抗议标语,政府将其归咎为极右翼组织的蓄意操纵。持续升级抗议运动均被官方定性为偶发的“种族主义”事件。难民庇护耗费着纳税人巨额资金,却一次又一次地牺牲民众利益。英国政府理应认识到:在承担国际责任的同时,应回应民众需求,解决现实困境。

本文首发于腾讯新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腾讯新闻的各位读者关注我们,智说新语与你一起看世界。

参考材料:

[1] https://www.oushinet.com/static/content/europe/2023-06-19/1120401072138502144.html

[2] https://www.ipsos.com/sites/default/files/ct/news/documents/2022-03/ipsos-ukraine-polling-march-2022.pdf

[3] https://www.gbnews.com/news/migrant-crisis-migration-starmer-yougov-poll-immigrants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5/may/07/uk-asylum-seeker-accommodation-costs-over-decade-triple-to-15bn-nao

[5] https://www.ft.com/content/f2949840-db69-437c-98fb-c7c341166506

[6] https://www.reuters.com/fact-check/housing-asylum-seekers-hotels-did-not-cost-uk-1-billion-pounds-month-202425-2025-06-20/

[7] https://www.theguardian.com/politics/2025/jun/11/experts-question-rachel-reeves-spending-promises

[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cs/immigration-system-statistics-year-ending-march-2025/how-many-cases-are-in-the-uk-asylum-system

[9] https://www.ft.com/content/c8317b53-ce27-42fc-bd67-59f9ac9267c9

[10] https://breaking-barriers.co.uk/our-impact/refugee-asylum-facts/

[11]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5/03/10/foreigners-commit-up-to-quarter-of-sex-crimes/

[12] https://europe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news-corner/london-park-lane-encampment-excrement-sadiq-khan-enrichment/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