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跟10后的侄女聊天,言毕则必加/.,让我怀疑现在语文教材上的标点符号是不是都迭代了?/.已经取代句号。了?
be like👇
甚至有时上网刷个小短视频,也能在评论区看见一水不明所以的/.。
这个杠点/.符号像是一片疑云笼罩在心头,作为那个在大城市打工酷酷的小姨,咱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当事人这是啥意思,不然显得咱落伍,只好偷偷上网问网友。
Excuse me?what does /. mean?
一千个网友眼里有一千种/.
一问激起千层浪,对/.的解读有如泰兰德的性别种类一般,令人大开眼界。
一有说,/.和左括号(一样,也是语C圈的元老。
对语C圈玩家而言,当你表示是你本人在说话,而非扮演的角色时,会在句尾加上/.来表明是皮下的身份。
还有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网友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说完后淡淡地打个高尔夫,表达一下淡淡幽默的心情。
类似于句末加🚬,来表达淡淡的,忧伤的心情。
比如你朋友生日了,你便可以为她打个高尔夫庆祝一下,然后优雅的转身离开:
如果你心情大好,还可以随时随地表演一个一杆进洞。
/.
\.
/ ·。🏳️
/ 。🏳️
现在的小年轻确实玩得花,这高尔夫很高级也很幽默。
同样,根据/.的形态来解读还有这个,是一种颇有江湖气质的结尾符。
除了侄女之外,院办的狗友小白也爱在句末加/.,和她聊了一个多月后,我终于忍不住问她,你句句不离的/.,到底它喵啥意思?
她骄傲地说:
这是我们这届年轻人的AI防伪标/.
表明我的每一个字不是复制粘贴的,更不是语音输入的/.
是纯手打的/.
就问你高贵不高贵/.
果然,一生要强的天蝎座+ENTJ。
/.的启蒙与复苏
可以说,关于/.的解读非常多样化,当一个人在句末使用/.时,似乎很难确定她是出于何种缘由。
于是,我继续在互联网对/.掘地三尺,惊觉在2018-22年间,/.曾作为互联网混的人专用符号,被成规模使用过。
“战一柔”三个字又是谁的青春!
那时候的中文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多擦边和三观无下限的内容,有的只是一群想要快快长成大人,十几岁的中小学生。她们自称网络拽哥拽姐,擅长在互联网上高强度冲浪和扣键盘,如果你惹到她们,还会把你拉到讨论组,并扬言全网封杀你。
她们言出必以/.结尾,来彰显自己身份的与众不同。
有的还会习惯在句末加上金百合⚜️,表明她们混的人情比金坚。
在最中二的年纪,她们喜欢给自己起最霸气又最温柔的名字,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战一柔”。
除此之外还有林一甜、林一辞、姜一柔、冷一甜、沈一顾、沈一念、林一念、冷一泽、沈一言......(有需要的自取,鬼知道我打出这些名字的时候笑得有多大声
在她们的聊天中,使用/.就跟咱们活着得呼吸一样稀松平常,每句话不带几个/.就跟今天出门没穿衣服一样。
随后,有一部分网友为了调侃战一柔们的幼稚行为,也开始模仿混的人在对话中使用/.。
不过,当年的战一柔们,如今要么已经成为进厂打螺丝的赵铁牛,要么已经被社会毒打消磨个性了,等她们再回过头来看/.,或许自己都觉得有些许羞耻。
当/.再成批量出现在互联网的时候,已经是2025年。
杠点/.的搭子,也换成xx这一块。
首先,“xx这一块”出自短视频主播良子大胃袋的口头禅。
他常常在视频中,使用xx这一块作为口头表达,圈定所言事物的范围。
随后,有人用“xx这一块”配合动画片马达加斯加的企鹅进行p图整活,图片内容一般是企鹅小队中的菜鸟,被换上游戏火影忍者中不同角色的皮肤,创作者为二创小企鹅的配文便使用了xx这一块,并在句末加/. 。
至此,xx这一块和/.完成了终极合体,之后便由大量玩网的中小学生跟风使用。
没有人永远十二三岁,但永远有人十二三岁。10后也从00后手中接过/.,使其成为新一代混网的人的身份标识。
从搞小团体这一块/.、改花刀这一块/.、写作业这一块/.等表达上,不难推测出这个梗的使用者的年龄。
如果你看完后也和我一样表示看不懂,但大受震撼,说明咱也到了该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的年纪。
看着如今10后们的网络用语和符号,我好像也明白了当年的大人们是怎么看我们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吃饱了撑的方式,现在的10后爱打/.,或许就跟我们以前爱用非主流火星文一样,谁也不必笑话谁。
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对话框只剩下微风轻拂,谄媚的“好的~”,“收到~”时,或许我们也会怀念起那些随心所欲打乱七八糟符号的日子。
又或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专属表达符号,今天你可以句末加%。,明天也可以用+……+。
因此我决定,今后我的专属结尾符便是$&¥,等到货币符号$¥蔚然成风的时候,或许又会有新媒体文章来研究,$&¥可能表达了说话人发财心切,既想赚dollar又想赚人民币,也可能表说话人在骂你撒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