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机器人:人工智能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项目由欧盟Erasmus+项目共同资助。
“我不是机器人”项目的核心成果是一套包含12个主题的创新“工具箱”和一个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这些工具箱的设计独具匠心,它们并非从技术概念出发,而是源于儿童自身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提出的真实问题。 而且,所有的工具箱和在线学习平台都在项目官方网站 im-not-a-robot.eu 上向全球公众开放。
项目发起者认为,这种持续的技术发展对幼儿教育构成了巨大挑战,教育体系必须做出回应,以确保儿童能够以一种反思性和负责任的方式面对这个充满AI的世界。
• 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对本出版物的支持并不构成对内容的认可,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委员会对任何使用本出版物内容的行为概不负责。
12个课程与工具箱
项目的核心成果是一套专为3至6岁幼儿及托儿所教师设计的、包含 12个教育工具箱的教学资源。以下为工具详情一览表:
举例子
官方材料指出:工具箱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环境。其目标是让教师能够快速、轻松地将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内容上,它强调利用幼儿园中已有的普通材料和媒介(如纸、颜料、平板电脑等),并将AI主题的学习与儿童的日常游戏和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创作)相结合。以下是例子供参考。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共12个工具箱,均可到其官网下载。
这套材料的特点
这套工具箱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独特的结构。它并非围绕抽象的技术概念构建,而是完全基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机器人和AI产生的真实问题,例如:“机器人是如何思考的?”、“机器人能成为我的朋友吗?”以及“机器人吃什么?”。这种以儿童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的框架,是一种高明的教学策略。它直接切入儿童的好奇心,将一个可能令人生畏的复杂技术主题,转化为一个自然、有趣且与他们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探索过程。
这些工具的设计依据是?
项目团队在德国、意大利、立陶宛和丹麦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中分发了一份问卷调查 。该调查问卷并非凭空设计,而是基于一份已经过验证的、成熟的研究工具(Knauf, 2019)。
通过前期调查,其结果被直接用于指导工具箱的设计和内容开发。这使得项目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目标:不仅要展示数字媒体的益处,也要正视其风险,并“认真对待(教育工作者的)担忧和恐惧” 。例如,正是因为了解教师对复杂技术的顾虑,工具箱才被设计得易于上手,并鼓励使用现有材料;正是因为了解教师对儿童创造力的担忧,工具箱才充满了动手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