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定区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深化东西部协作战略相结合的机遇,高效利用引洮工程水资源,推广普及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了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打造出区域性高标准农田和东西部协作的示范样板工程。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黄土梁峁沟壑区,气候高寒干旱。在这样水肥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大水漫灌、过量施肥等粗放生产方式,会带来土壤板结、酸化等一系列问题,而滴灌的方式大大减少了土壤盐碱化、板结等问题,通过铺设水肥一体化管网,农业用水实现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切实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可有效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冬春干旱缺水和精准施肥难题。
为解决以上困难问题,安定区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山东青岛所能、甘肃定西所需”,根据“山区示范、引水上山、产量翻番”目标,在鲁家沟镇实施1.14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通过应用马铃薯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建成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高效节水”的万亩示范田。
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原来的“皮带田”“坡地田”变为可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灌溉中配套应用“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智能决策+精准水肥管理+终端智能控制”智慧农业发展模式,系统能智能调整灌溉、施肥量等,实现精准滴灌,能够节肥30%、节水40%、省工50%,达到“节水节肥不节产”的良好效果。据了解,按照示范项目建设前种植商品薯、建设后种植种薯测算对比,马铃薯亩产由2800斤提高到6600斤-8582斤,亩均产值由1960元提高到8580元-11157元,真正实现了资源整合、集中管理、高效利用、农户增收。
安定区在智能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方面的大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水平,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自动化、集约化、高效化管理,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其他旱作地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范例。
来源:魅力安定(安定融媒记者 陈霄)
● 监 制:李 军 ● 编 审:杨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