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三剑客:奥迪为何没有大众和捷达会吆喝?

      在四度传播研究院(SAC)™联合车问网公布的5月份共50家汽车品牌的《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发展报告》蓝皮书——汽车品牌全网口碑榜当中,一汽奥迪在5月份的传播排名(第23位)显著落后于一汽-大众(第4位)和捷达(第14位),什么原因让一汽奥迪在一汽-大众旗下三个品牌里面垫底呢?我们从传播度、影响度、互动度和友好度来分析一下。

图片

  首先从整体声量来看,大众、捷达、奥迪分别为1106191条、497857条、170,917条,可见一汽奥迪的声量覆盖明显不如其它两个品牌。因此,一汽奥迪的传播度指数(67.47)在三个品牌中也是最低,这主要源于媒介布局的严重失衡。奥迪过度依赖传统媒体渠道,而在当前用户注意力核心阵地——视频平台和APP端表现乏力。其视频声量(93,118条)仅为一汽-大众(812,693条)的约11%,也不足行业平均水平(298,239条)的三分之一;APP端声量(45,691条)也仅为捷达(75,051条)的60%,微博声量(7,716条)更是远逊于一汽-大众(33,355条)。在主流流量平台上的缺位,直接限制了品牌信息的覆盖面和触达规模。

图片

  其次,在影响度方面(指数70.48,同样垫底),一汽奥迪在央级、省级等权重媒体资源方面投入略显不足。另外,一汽奥迪粉丝基数(27.67万)远低于一汽-大众(82.09万),反映出私域流量建设和用户粘性培育的滞后。同时,在区域影响力建设上存在明显短板,商业媒体和地市媒体声量合计仅1293,仅为一汽-大众(3223)的三分之一,导致品牌在二三线市场的存在感和认知度薄弱。相比之下,一汽-大众通过视频平台的规模化曝光有效抢占传播资源,捷达同样利用视频端和APP端的用户互动强化了用户粘性,奥迪缺乏类似的战略抓手来实现影响力的下沉和扩散。

图片

  提到互动,我们再来看看一汽奥迪的互动度指数为(82.78),高于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奥迪的单条评论楼层往往较高,也就是一个用户会针对一个问题不断回复,虽然整体评论数据上来了,但实际用户参与规模过小的本质问题仍旧不可忽视。其互动量的绝对值非常低:转发数(0.84万)仅为一汽-大众(1.74万)的48%,评论数(3.10万)约为捷达(5.37万)的58%。较小的总声量基数,依旧是影响一汽奥迪真实用户活跃度的关键所在。这暴露出其内容设计在激发用户主动参与(如设置抽奖、话题挑战、热点响应等互动机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用户行为更多停留在被动浏览层面,未能有效转化为深度互动和社交扩散。

图片

  在舆情管理层面,奥迪的友好度指数(83.20)略低于两个竞品(一汽-大众89.95,捷达85.05),其负面声量占比(5.89%)是三者中最高的。虽然绝对负面声量(10,060)本身不算巨大,但对于奥迪这样的豪华品牌而言,相对较高的负面占比对其美誉度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究其深层原因,奥迪的传播困境是媒介策略滞后与用户连接失效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媒介重心未能及时适配当前以视频和APP为主导(占行业总声量72%)的传播生态,仍过度偏重传统渠道和传统媒体资源。同时,在内容层面缺乏具有破圈效应的差异化记忆点(如类似上汽奥迪合作华为所产生的智能辅助驾驶的爆款话题),未能激发广泛讨论和分享。用户运营也存在断层,未能将品牌固有的高端势能有效转化为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设计,区域性的线下活动和传播也相对缺位,导致在下沉市场失声。

  总而言之,一汽奥迪在5月的传播表现落后同门大众和捷达,我们也期待它能在下个月,乃至下半年抓住核心流量平台、增强内容互动性,并加强区域化传播以提升整体声量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