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要重视】警惕:化学品搬运不当致眼部烧伤事故

2023年11月,湖南某公司发生一起化学品伤害事故。因盐酸废气处理设施PH异常,车间组长黄某与杨某从水处理平台三元母液池的液碱软管处,用就地找来的化学品试剂桶盛装约半桶液碱。在回程经过一段台阶时,因上方管道干涉,空间较小,黄某俯身经过,放在地上的桶内液碱反溅到黄某眼内。经冲水洗眼约20分钟后,黄某被送往医院治疗,经诊断为右眼角膜烧伤。

事故原因

一是化学品存储与盛装设备存在缺陷,就地找来的化学品试剂桶可能不符合液碱盛装要求,其密封性和稳定性不足,增加了液碱反溅的风险。工作场所的化学品存储和盛装设备缺乏规范管理,未能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具。

二是人员操作不规范,黄某与杨某在搬运液碱过程中未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导致黄某眼睛直接暴露于液碱反溅的危险之中。在空间狭小的台阶处搬运化学品时,未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或选择合适的搬运路径,反映出操作人员对化学品搬运过程中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和操作技能的欠缺。

三是现场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工作现场布局不合理,台阶上方管道干涉导致空间狭小,增加了作业的危险性。在化学品使用和搬运区域未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如洗眼器、淋浴器等应急设备,未能及时为受伤人员提供有效的应急救援。现场缺乏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和操作规程,未能有效提醒和指导作业人员安全操作。同时,公司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足,导致员工在操作化学品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举一反三

此类事故在化工、制药、电子、电镀等行业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涉及酸碱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搬运环节。例如,在化工企业中,员工在搬运液碱、盐酸等化学品时,若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化学品泄漏或溅出,导致人员灼伤;在制药企业的生产车间,员工在配制药物溶液时,若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也可能会发生类似的化学品伤害事故;在电子企业的线路板蚀刻车间,员工在处理蚀刻液时,同样存在被化学品灼伤的风险;在电镀企业中,员工在操作电镀槽时,若防护不当,也容易受到电镀液的伤害。

常见预防措施

设备管理方面

企业应建立健全化学品存储和盛装设备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化学品容器、管道和阀门等设备,确保其完好性和安全性。选用符合标准的化学品盛装容器,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泄漏阀门、液位计等。例如,在化工企业中,对储存液碱的储罐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防腐层完好,阀门灵活可靠;在制药企业的化学品仓库,为化学品试剂桶安装防倾倒装置,防止桶体倾倒导致化学品泄漏。

人员操作规范方面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熟悉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技能。要求员工在操作化学品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同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员工规范操作和正确应对突发情况。例如,在电子企业中,组织员工参加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课程,学习如何正确配制和使用蚀刻液;在电镀企业中,要求员工在操作电镀槽时佩戴防护面罩,防止电镀液溅到面部和眼睛。

作业现场管理方面

合理规划和布局工作现场,确保作业空间充足,避免因空间狭小导致操作不便和事故风险增加。在化学品使用和搬运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和操作规程标牌,提醒员工注意危险并规范操作。同时,配备完善的应急救援设施,如洗眼器、淋浴器、急救箱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可用状态。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设置专门的化学品搬运通道,并在通道两侧安装应急洗眼器和淋浴器;在制药企业的药品合成车间,安排安全监督员对员工的操作进行实时监督,及时提醒员工佩戴防护用品和遵守操作规程。

来源:长沙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