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中国好人”

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

我的同事马滢,今天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这是中央文明办主导评选的国家级荣誉

更特别她是榜单2008设立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入选的首个典型案例

作为腾讯人,我们由衷为她感到开心,也为她所感到荣幸。

图片

图片

大多数不同,来自腾讯客服未成年人保护营地的马滢,“战场”不在代码产品,而在无数个因孩子沉迷网络而陷入困境的家庭里。

曾在一个深夜看到一位爸爸留言,「儿子说,他不想活了。」

他14岁的孩子小宇(化名)辍学在家,沉迷手机,父子关系剑拔弩张,甚至发生过肢体冲突。这位父亲深感无措。

马滢接通电话静静听完所有的愤怒与无力,他情绪稍缓才慢慢引导,「如果孩子从小接收的多是指责,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永远不被接纳?」

这句话触动爸爸尝试改变自己

马滢具体建议暂时放下复学压力从小宇喜欢的长跑入手,帮孩子重建自信

期间爸爸必须改变沟通方式少些指责肯定——哪怕再小事情

三周后回访,爸爸的声音明显松弛下来棍子打下去一点用都没,没想到自己变了后,也跟着变了。

小宇甚至爸爸袒露心扉:他抗拒的是被否定被安排,并非厌恶学习。最终,父子共同努力修复关系,小宇重返校园,并计划朝体育方向发展。

爸爸领悟我以前总想控制他,现在我想陪他走。」

2017年,腾讯搭建起一整套覆盖游戏全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腾讯客服未成年人保护营地,负责“事后”环节。作为营地教育负责人,马滢和团队一直守在万千家庭真实冲突和焦虑的“第一线”。用专业知识和耐心,一个个家庭重建理解的桥梁。

代码分秒间更新换代腾讯,她慢慢焐热一个个冰冷的关系。

图片

马滢对家庭困境的深刻理解,源于她自己淋过的一场大雨

多年前,她的家庭曾深陷亲人情绪障碍与病痛的阴霾。无助与挣扎如影随形。为了帮助家人,也为了找到出路,她潜心学习心理学。

在她的努力家人状况逐渐好转她意识到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对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

这段淋雨经历决心投身家庭教育

工作接触过无数个无助家长所谓问题少年但她坚信网络沉迷只是表象,背后是孩子们没有被看见的心理需求

「学习压力有多大,他们一点也不关心。」

「上厕所那3分钟,是我每天最放松的时候,没有人打扰我。」

「我只是没别的开心的事。」

图片

所以,她在团队中定下要解决沉迷,先修复关系这个核心理念。

对马滢来说,这份工作是扎根在至暗时刻的馈赠——她曾亲历长夜,所以在面对每个家庭困境时,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孩子每一次沟通,都全力以赴,努力他们寻找出路。

图片

怎样才能更多深陷无助愤怒中家长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

单凭马滢和团队的一通通电话一条条回信,力量太有限。

依托腾讯平台技术资源支持,她不断拓展边界

其中最让感到力量澎湃的那些曾深陷泥泞、如今转身帮扶他人的“过来人

马滢基于营地“家庭守护者计划”鼓励、组织那些成功改善亲子关系的家长,用自身故事经验,去开导、陪伴仍在黑暗中摸索的家庭。

现在,这支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31万人他们分布在天南海北,通过线上平台一次次倾听分享、45城市举办400线下活动马滢团队并肩,默默守护无数孩子的网络安全和家庭港湾。

郑州站志愿者发起人张女士,曾经因为“管理员工”的方式对待孩子,导致亲子关系降到冰点。焦虑无助时,她依靠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上其他父母经验,改善和孩子关系

这些默默付出相互支持志愿打动加入了这支队伍我们这些真正经历过的家长更能将心比心我也想帮帮其他人

图片

当然,支撑这守护网,还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力量:

马滢组建专家团队,研发了50多门家庭教育课程、100多个教育工具,全部汇集在“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家庭

图片

利用腾讯混元大模型,她和团队主导上线业内首个“家庭教育AI大模型”快速读懂家长困扰,分析深层原因,并提供个性化建议,成为随时在线的专业辅助

从马滢个人的坚持,到团队几百人协作再到31万志愿者的星火汇聚这份守护事业,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现在她们已经为超过3600万家庭普及过健康用网知识深度辅导了10万家长其中96%家长采纳了建议,78%家庭亲子关系显著改善。

---  ---

这就是我的同事马滢——一位在科技公司里专注解决“关系”问题的腾讯人,一位因自身经历而更愿为他人撑伞的“中国好人”。

我们由衷地为她骄傲,也向这份平凡的坚持与善意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