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矿勘院:突击队筑牢怀集汛后“红色防线”

洪涝退去,险情未消。广东多地受灾后,淤泥堆积、地质灾害风险激增。在这紧要关头,按照广东省地质局统一部署,省矿产资源勘查院(以下简称“矿勘院”)迅速组织怀集办事处地灾应急党员突击队响应号召,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全体队员迅速集结,冲锋在清淤排障、地灾巡查一线,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红色防线”。

清淤一线党旗红,党群同心焕新颜

“淤泥不退,我们不撤!”肇庆怀集县清淤现场,淤泥裹挟垃圾堵塞路面,车辆通行艰难。党员突击队队员身着“广东地质”马甲,手持工具与铲车、挖掘机协作清淤。

图片

狭窄小巷中,大型机械难以施展。队员们弯下腰、弓起背,徒手清理堵塞下水道的树枝和垃圾。汗水湿透衣衫,泥浆溅满裤腿,却无人喊累退缩。

同时,他们与地方志愿者合作,加强清淤现场安全管理与秩序维护,耐心引导行人、提醒安全,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在党群齐心努力下,路面逐渐恢复整洁,城市重现生机。

图片

巡查排险筑屏障,消除隐患保平安

清淤工作推进的同时,党员突击队联合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等部门,组建多支地灾巡查小组,对山体滑坡隐患点、老旧房屋、河道堤坝等重点区域地毯式排查。突击队的专业技术人员手持专业设备,徒步深入偏远山区,仔细查看山体裂缝、水位变化,不放过任何隐患角落,逐一登记风险点。突击队凭借专业能力,在排查中发挥关键作用,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为防范工作赢得时间。

截至6月21日,怀集县地灾应急突击队10人,车辆4台,无人机2架,分为4个应急调查小组,共派出30余组次,前往怀集县12个乡镇,排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点(风险点)共计70余处,其中新增上报大型地灾点2处。涉及承灾体有1个乡政府、1所幼儿园、2处大型住宅小区、1个村委会、74户民宅。共设置警戒线4处,成功转移2户(3人)。此外,突击队发放防灾避险宣传手册(200)份,向受威胁群众及巡排查人员普及地质灾害基础知识,结合现场实例讲解应对和如何避险,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突击队受南雄市应急管理局邀请,为全市三防人员开展地质灾害辨识防范及巡排查工作业务培训。骨干成员主讲,通过专业讲解和案例分析,提升三防人员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坚守岗位践初心,群众点赞暖人心

“看到党员干部冲在前面,我们心里就踏实!”居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群众心声。汛后重建战场上,矿勘院突击队党员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投入一线工作,用沾满泥浆的双手、晒黑的脸庞书写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救灾与灾后重建现场筑牢“红色防线”。

图片

他们的付出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和衷心感谢,群众竖起大拇指表达敬意和感激。这些点赞如暖流,坚定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决心。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此次汛后重建志愿服务中,突击队党员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成为群众可靠守护者。

矿勘院主要负责人称,此次工作检验了队伍,彰显了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一步,矿勘院党委将持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合力;发挥党员突击队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党员担当。同时,加大培训与实战演练力度,提升队伍应急抢险能力;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早发现、早处置隐患;总结防汛经验,完善应急预案,筑牢群众安全防线,让党旗在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路上高高飘扬。  

文、图|记者 严锦程 通讯员 尤艳芬 邓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