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突发不适是猝死前兆吗?
长跑半途晕厥,冠脉狭窄是祸根:李先生今年66岁,有10余年高血压的病史,血压最高可达200/100mmHg。一年前,当时李先生在参加业余组半程马拉松赛时发生昏厥,被志愿者迅速送往医院急救,3天后康复出院。虽然这次意外没有给李先生留下任何后遗症,但是他仍心有余悸,认为“运动有风险”,至此再也不敢轻易尝试中高强度运动。
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晓映建议心血管病人群运动前需做“风险分层”:对于本身就存在心血管方面问题的人群,建议在运动前先做“风险分层”。根据相关共识的推荐,我们将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分为低风险状态和高风险状态两个层级。
低风险状态运动者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没什么明显区别。通俗点讲就是运动时没有出现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没有心绞痛症状、血流动力学稳定,只有在高强度运动时才会有明显的气短、轻度头晕等。
高风险状态合并有高龄、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将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导致发生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明显提高。这类人群稍微一运动就可能感觉头晕、气短,或者高强度运动后出现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晕厥等更严重的症状。
对于低风险状态的人群来说,可以继续当前的运动强度(过去没有运动习惯的朋友,可以从低至中强度开始);高风险人群则建议通过“心肺运动实验”进一步评估。比如有些人评估测得最大摄氧量过低、运动中心率上升缓慢、血压反应过度、心律失常加重等异常,说明其不适合运动或需接受专门的医疗诊治和运动指导。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编辑:陈晓想
责编:张晗
主编:孙文珺
监制:王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