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的这个春天,一个久违的词汇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IPO。
当Hinge Health在本周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价首日飙升超出所有人预期时;当Ryan Reynolds背后的广告科技公司MNTN紧随其后,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时;当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股价在周二一飞冲天时,硅谷的创业者们终于等来了那个他们期盼已久的时刻。
IPO,回来了。
三年蛰伏,一朝破茧
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自2022年那场残酷的修正以来,硅谷的IPO市场几乎陷入了冰点:股市崩盘,SPAC泡沫破灭,融资轮次骤然冻结。在随后的三年里,那些渴望公开上市的公司们如履薄冰,试图在市场时机中寻找最完美的平衡点。
而现在,时机或许真的到了。
辛普森·撒切尔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Heidi Mayon说,"这一周对那些准备启动上市流程的公司来说非常鼓舞人心。"她预测,虽然"目前还没有太多公司真正准备就绪",但许多科技公司会将最近的表现视为开始准备的信号。"接下来几个月将是静悄悄的活跃期,下一波浪潮正在蓄势待发。"
这样的等待,对MNTN来说尤为漫长。Bonfire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Jim Andelman早在2011年就投资了这家公司,曾以为它会在2022年上市,结果一等就是三年。"我们三年前就准备好了,"他说,"我们一直在耐心发展业务,等待市场条件变得可以接受。"
什么概念?一家公司,三年的蓄势待发,三年的隐忍坚守,只为等待那个春暖花开的时刻。
估值泡沫的集体清醒
更有意思的是,硅谷终于开始正视一个残酷的现实:疫情期间的估值泡沫,破了。
Mayon坦言,公开市场投资者的热情其实一直都在,但硅谷公司长期以来拒绝接受市场定价的现实。那些被风投推高估值的企业害怕以低于上一轮融资的价格上市——但现在,"下调估值IPO"不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这不意味着你是一家糟糕的公司,"她说,"整个市场都认同疫情期间确实存在泡沫。"
这是一种集体的清醒,也是一种必要的妥协。当现实与理想发生碰撞时,聪明的创业者选择了拥抱现实。毕竟,公开上市的意义不仅仅是估值的多少,更是流动性的释放和未来增长的可能。
风投的焦虑与救赎
在这场IPO复苏的背后,最焦虑的或许是那些风投机构。
数年来缺乏IPO的退出渠道,已经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引发了连锁反应。一些基金甚至难以筹集新的资本,因为他们的LP(有限合伙人)迟迟看不到投资回报。
以Insight Partners为例,这家2018年押注Hinge Health的风投机构,在后者上市时其持股价值接近4亿美元——每投入1美元,回报达到5美元。这样的回报率,正是风投行业梦寐以求的成功范例。
Scale Venture Partners的合伙人Alex Niehenke说得更直白:"当你持有投资组合的时间过长,出问题的机会就越多。"如果科技初创企业现在不上市,谁知道下一次窗口何时——或者是否还会——再次打开。
时间,是创业公司最大的敌人,也是风投最焦虑的变量。
超级独角兽的另类选择
然而,最引人深思的是那些超级独角兽们的选择。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硅谷最大的15到20家初创企业,包括Databricks、Stripe、SpaceX和OpenAI,"已经在私人市场上完成了它们的IPO"。这些公司通过巨额的私人融资轮次,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和流动性,IPO对它们而言不再是迫切需要。
Databricks的CEO Ali Ghodsi去年12月解释为什么等到至少2025年才上市时说:"今年是选举年,我们希望获得一些稳定性。今年IPO是愚蠢的。"
这里有一个深刻的悖论:那些最有能力、最值得上市的公司,反而选择了继续留在私人市场;而那些急需流动性的中等规模公司,成为了这轮IPO回暖的主角。
时代的分水岭
站在2025年的这个节点回望,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分水岭。
一方面,传统的"创业-融资-上市-退出"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超级独角兽们通过私人市场就能获得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融资,它们为什么还要受公开市场的束缚?
另一方面,中等规模的科技公司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在估值合理化之后拥抱公开市场,获得流动性的同时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这两种模式的并存,或许正是硅谷创新生态系统成熟的标志。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走同一条道路,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必须以IPO作为终极目标。
在这个春天,当Hinge Health的股价在交易所大屏幕上跳动时,当MNTN的创始团队在纳斯达克敲钟时,硅谷的创业者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股价的上涨,更是选择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可能性。
这个时代,给了每一个梦想改变世界的人多种成功的路径。而我们,将继续见证这些路径的延伸,继续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
原文出处与参考资料
Surge of Successful Tech IPOs Gives Hope to Silicon Valley Startups - Bloomberg, May 23, 2025 Silicon Valley's largest start-ups to shun IPOs in 2025 - Financial Times, January 9, 2025 Tech IPO Market Recovery Tracker - PitchBook, Q2 2025 Report IPO Market Trends and Analysis - EY Global IPO Insights, June 2025
作者信息:
Katie Roof & Kate Clark,Bloomberg科技团队资深记者,专注硅谷创投生态和公开市场趋势报道。
编译整理: 硅谷加先生团队
发布时间: 2025年6月24日
数据截止: 2025年6月23日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编译,数据来源于各公司官方发布及权威媒体报道。投资有风险,文中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