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通往幸福的路不通,我试过了


做了几百场教练之后,我发现一个普遍的认知:只要我们改变了外部事物或者得到了什么,就能摆脱烦恼,人生幸福平安。


估计大家年轻时都和我一样吧,梦想有一位白马王子爱上了我,然后我们结婚了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童话故事我们小时候没少读。结果走进婚姻才发现柴米油盐的一地鸡毛才是常态。


我们进入婚姻后,发现一地的鸡毛,又寄期望于对方的改变,让我们继续过上幸福的日子。结果发现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有了孩子,我们希望孩子乖乖听话,不闹情绪。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想尽了方法,结果孩子该闹脾气照样闹,几乎不按我们的要求来才是常态。


孩子上学后,我们发现他学习费力。花钱补课,陪伴学习,希望他能提高成绩。结果发现他还是原地踏步。母慈子孝的日子似乎遥不可及。


工作上各种不顺心,想着换一份就好。换好了之后发现依然有各种不如意。事业一帆风顺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聊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没有人能通过改变外界事物或者得到什么就真正的好起来。


这里我说的是“真正”。因为我们可能会暂时好起来,但是总有下一个问题冒出来。



1


曾经的我也是寄希望于外界事物的改变。

多年前老大上幼儿园时,经常 “不听话”,早晨出门拖拖拉拉,回家不肯洗手,吃糖太多…我和她爸爸经常为这些事情生气。


然后我记得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在两个孩子睡下之后,我找出一本正面管教的1000个方案,然后对着目录找到她相应的问题,比如拖拖拉拉,然后仔细研究书里的解决方案。把她爸爸叫过来一起看,一起学习。


然后第二天我们就用上了,然而,根本不管用啊。老大根本不按照书里的套路出牌。


现在我理解了为什么不管用。因为我根本就是想着怎样用这些方法来套路她,按照我的想法来。


怎么让她不吃糖了,怎么让她一进门就洗手,怎么让她不拖拖拉拉的。


我一直想着让她不拖拖拉拉,用尽各种方法。然而到了小学一年级,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作业也拖拉了。


看吧,我有多失败。作为一个爱好学习的妈妈,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一直在试图引导她,然而没什么变化。


我后来明白了,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努力的通过学习来试图改变“她”,从而满足我的期待,满足我期待中的“她”的样子,不吃糖,回家认真洗手,快快写完作业。


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母慈子孝。



2


我和我先生婚后经常有的一个场景就是,当他皱着眉头不高兴,一下子就把我点燃了。


我实在不理解挺高兴的事情时他为什么那么扫兴。然后我朝他发火,他也生气,我们开始互相攻击,朝对方尽情的发泄情绪。


那时候我是多希望他有所改变呀,我把一些课程介绍给他,希望他学了之后能有所改善。


结果是,我对他的不满意反而上升了:你都学习了…明白了…怎么还这样子!一点都没变化呀。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在职场的时候,一方面我努力工作,另一方面我又总是受迫害感满满,总觉得公司太“压榨”我了,害得我休息不好。


所以每份工作我做得都是很辛苦但是又不开心。为了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选择了出国读书。可是,回来后找到了新工作,但是过了蜜月期后依然是各种不开心。


直到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梦想着改变外在来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有份满意的工作,夫妻举案齐眉,母慈子孝,根本就是天方夜谈。



3


我一路走来,深刻的认识到:唯一可行的路就是深入自己的内在,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内在运作模式,去调整自己的内在模式,打破自己的内在障碍。


这样说,可能有点虚头八脑的。还是来讲讲我的实在案例吧。


后来我开始到处学习,我开始练习的第一个能力就是自我觉察,也就是观察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


慢慢的我观察到,我对老大充满了“不耐烦”甚至很嫌弃,只要她“不听话”,我的那个不耐烦就来了。和她说话的态度就是一种“嫌弃”的态度。

观察到这些,我真的出了一身冷汗。这难道不是我十月怀胎用爱抚养的孩子吗?怎么我会对她这样子。



意识到这些,我开始慢慢调整我对她的态度。她不洗手,我会调侃的和她说:我来闻闻,哇,我被熏晕了。她嘎嘎乐了,跑去洗手了。


她爱吃糖,导致她有一阵饭量不好。我就带她去看中医,让医生给她讲。慢慢的她吃糖少了,饭量也上去了。


她的拖拖拉拉,也通过一场教练对话让我得到了醍醐灌顶的答案,让我对自己也有了充分的觉醒。


孩子的拖拉其实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反观我们成人,包括我自己,总是把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做着这件事想着下一件,总是活在对未来的焦虑里。


然而,孩子需要很多的时间去自我探索,活在当下。我们在当下的状态里时间越久,内心的力量就会越强大。如果我总是把她强行从当下的状态里拉出来,用焦虑感染她,她对未来就会慢慢开始有焦虑。


意识到这些后,我对她的拖拖拉拉有了更大程度的包容,对这件事也不怎么焦虑了。



她马上12岁了,六年级,已经步入了前青春期。她热情,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主持和策划学校的开学活动,组织班里同学一起出去玩。


和大家认知的青春期相反,她和我的关系反而越来越亲密了。


每天早晨上学的路上,她都会和我说道说道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当然,出门和同学吃饭也不忘记找我要钱,哈哈。


我对她的未来没有丝毫的焦虑和担忧,她的状态、抗挫折力、内在的韧性,足以应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4


通过教练的对话和学习,我也梳理了和我先生的矛盾,我意识到我对先生不高兴的愤怒是源于我进入婚姻的期待。


谈恋爱时,作为一个一直都很紧绷的人,我在他身上感受到了那种松弛感。


我是被他的松弛感吸引进入婚姻的,或者说我希望从他身上得到松弛。然而当他展现出紧张愤怒的时候,我就接受不了。这和我的期待大相径庭。


当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紧绷,让自己慢慢松弛下来之后,我对他的紧张不高兴反而没那么愤怒了,变得能接受了。


因为我不再需要他的松弛来滋养我了,反而我能包容他的情绪了。


慢慢的,我对他的成长也放下了要求。我自己需要那么久的时间,他也需要呀。一旦我对他放下了要求,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聊到这里,可能有姐妹会问:我成长了,如果对方不成长,怎么办?


我想说的是,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就是对外在还有期待,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外在事物的改变上。


放下对外在的期待,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内在上来,才是唯一的路。


退一万步说,就算对方没变化,我们自己改变了,看待对方的视角就会有变化,我们可能会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一些积极美好的一面。


我们的心态也会积极乐观起来,就这样的变化来说,一点也不亏呀。



碎碎念


幸福是由我们自己内在心灵的成长带来的,而不是依靠外界事物和人给予的。


我结合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打造了一套女性成长内在陪跑课程。


在这套课程里我会通过教练对话让大家梳理清楚自己,转变视角和认知来调整自己,提升心力能量。同时也会教授大家提升自我觉察力的方法。



图片

可可妈碎碎念:



图片

延伸阅读

从紧张疲惫的二胎妈妈到满满松弛感的幸福力教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