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信!这些毒蘑菇鉴别“经验”全是坑!

  湖南日报6月24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陈路莲 汪强)又到了野生蘑菇中毒高发季节,目前,我国已知有毒蘑菇超500种,含剧毒的有40余种。很多人习惯凭颜色、形状、生长环境等“经验”识别毒蘑菇,但事实上,即便专家也需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今天,湖南省疾控专家提醒,以下这些常见误区,千万别信!

图片

  六大鉴别误区解析,这些“经验”全是坑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普通的无毒。

  真相:颜色≠毒性!

  例:鸡油菌、大红菌颜色鲜艳却可食用;灰花纹鹅膏(灰色)、裂皮鹅膏(白色)却是剧毒蘑菇。

  误区二:长在粪便或潮湿处的蘑菇有毒,干净环境中的无毒。

  真相:生长环境与毒性无关!

  例:可食用的鸡腿菇生长在垃圾堆、腐木甚至粪便上;剧毒的白毒伞(致命鹅膏)却生长在干净林地中。

  误区三:蘑菇与银器、生姜同煮,液体变黑则有毒。

  真相:毒素不与银器反应!

  原理:毒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如鹅膏毒素),无法与银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真相:分泌物≠毒性!

  例:多汁乳菇(奶浆菌)受伤后流乳汁,却是美味食用菌;部分剧毒蘑菇受伤后无变化。

图片

  误区五:生蛆、生虫的蘑菇无毒。

  真相:虫蚁耐受≠人类安全!

  例:部分剧毒鹅膏成熟后易长虫,但对人体有致命毒性。

  误区六:同一地点去年采过,今年再采摘食用没事。

  真相:同地点可能生长“孪生毒菇”!

  案例:曾有人在同一地点先后采到可食的大白鹅膏、剧毒的欧式鹅膏和淡红鹅膏,因外形相似导致中毒。

图片

  误食毒蘑菇,牢记这些急救措施

  立即就医:食后出现不适(如呕吐、腹泻等)尽快送医。

  及时催吐:若清醒可催吐,昏迷者勿催吐,以免窒息。

  保留样本或照片:留存食用的蘑菇样本或照片,供专业人员鉴别指导救治。

  警惕“假愈期”:急性肝损害型野生蘑菇中毒可能出现“症状好转”假象,虽自我感觉已“康复”,但此时体内出现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远离毒蘑菇,记住三个“不”

  不采、不食、不买野生蘑菇,尤其是未吃过或不认识的种类!食用后若出现胃肠道不适或精神症状等,立即就医!

  (张春祥,刘文韬,杨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