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访华,获最高级别接见,用一口流利中文跟中国交了底

新加坡总理访华,获最高级别接见,用一口流利中文跟中国交了底

据新华社6月24日消息,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已经落地北京,并开启了这一次的访华之旅,并与中方领导人完成了会面。

要知道,这是黄循财6月组建新内阁后,首次出访东盟以外的国家,随行团队包括新任交通部代部长等核心成员,甚至直言“要让内阁定期访华”。

在会谈中,他无需翻译就能用中文与中方深入交流,这种语言优势背后是新加坡对中新关系的长期投入。

正如他所说,自己从政以来几乎每年都访华,“中国城市的变化、官员的进取、人民的奋斗”让他坚信“看衰中国是错误的”。 

图片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访华期间,中新两国签署多项合作文件,覆盖经贸、区域合作及国际议题。

黄循财特别强调,新加坡愿在区域和多边平台上与中国紧密协作,共同维护自由贸易体系。

这一表态在当下地缘政治背景下颇具深意。

当美国频繁搞单边制裁时,新加坡公开站边中国,等于在东盟内部释放了“拒绝选边站”的信号。

更关键的是,双方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高端领域延伸,新内阁成员的参与将为未来科技、基建等项目铺路。 

黄循财口中的“永远”,至少藏着三层考量: 

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之一,2024年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111.14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商品总值为792.2亿美元,中国自新加坡进口商品总值为318.93亿美元。

可以看出,新加坡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较大,若是因此看衰中国,等于自断经济命脉。

而作为一个东南亚城市国家,新加坡需在中美间维持微妙平衡,但其港口、金融等核心利益与中国深度绑定,“保持中立”才是生存之道。 

而借助中国在RCEP、上合等框架的影响力,新加坡能更有效地在东盟发挥协调作用,避免被美国“亚太北约化”战略绑架。 

东盟国家“拒绝选边站”的典型案例

当黄循财用中文说出“共同维护多边体制”时,实则是对美国“盟友体系”的软对抗。

东南亚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务实合作而非军事同盟保障利益。

新加坡的示范效应可能带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跟进,让美国在亚太拼凑“反华同盟”的企图进一步落空。 

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合作细节的落地:新方是否会参与中国—东盟数字经济走廊建设?

黄循财提到的“定期内阁访华”机制,能否转化为具体项目的推进?这些都将影响中新关系能否从“政治互信”走向“利益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