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死扛弹劾不辞职,泰国多地抗议升级,关键人物紧急访华释放何信号?
2025年6月21日,泰国政坛正经历一场剧烈震荡。泰国总理佩通坦因“通话录音门”事件陷入政治危机,反对派弹劾请求已经提交,泰国国内多地爆发反政府示威,要求她下台的呼声愈发高涨。然而,佩通坦不仅态度坚决,公开表示自己“绝不辞职”,还在危机加剧之际采取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外交动作——派遣泰国国会主席万诺紧急访问北京,与中方高层会面。这一举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考量?中泰关系又将在这场风波中扮演什么角色?
佩通坦的困境始于“通话录音门”事件。这场丑闻涉及她与柬埔寨高层官员的一段私密通话,录音内容引发了泰国公众对政府决策透明度的质疑。尽管佩通坦否认将会辞职的传闻,并通过为泰党秘书长索拉翁表态称将全力履行职责,但反对派抓住这一事件向上议院提交弹劾请求,泰国多地的抗议活动也在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泰国执政联盟内部开始分裂。自豪泰党率先退出联盟,使得佩通坦在下议院的席位优势骤减至255席,仅以微弱优势维持过半数。紧接着,其执政伙伴统一泰国建国党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佩通坦辞职,否则也将退出执政联盟,这让她的执政基础岌岌可危。
在泰国国内政治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佩通坦政府采取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动作——派遣泰国国会主席万诺访华。此次紧急访华行动,很可能承载了佩通坦的外交期待。中方在会谈中提到佩通坦访华期间中泰双方达成的合作共识,并表示将延续“中泰一家亲”传统友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泰国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一直稳固。中国这种外交表态或许为佩通坦的执政功绩提供了某种支持,但能否转化为她在泰国国内政治的优势,仍需观察。
面对执政联盟的分裂和泰国民众的反对,佩通坦选择强硬应对,拒绝辞职或解散议会。然而,这种策略风险不小。如果统一泰国建国党最终退出联盟,佩通坦政府或将失去多数优势,泰国甚至可能被迫提前举行下届大选。在当前局势下,泰国反对派或许会借机扩大影响力,推动泰国政权更迭。
尽管中泰关系的稳固性为佩通坦提供了一定的外交支持,但泰国民众更关心佩通坦政府能否解决内部问题。佩通坦要想度过这场危机,关键仍在于如何化解泰国国内矛盾。她的未来选项包括政策让步、重组内阁或寻求更广泛的政治妥协,但无论采取何种策略,她都需要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
佩通坦的强硬态度能否奏效?泰国政局的未来走向如何?这场风波的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