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扔出连环外交炸弹:先抱俄,再奔中?中国正被推向风口浪尖?

伊朗扔出连环外交炸弹:先抱俄,再奔中?中国正被推向风口浪尖?

图片

2025年6月23日,在美以联手袭击伊朗核设施后,一场新的国际博弈正在展开:俄罗斯当面承诺协助伊朗,俄伊“准军事同盟”关系逐渐浮出水面,而有媒体认为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下一站或将是中国。伊朗这一连串动作不仅让美国感到慌张,也让全球舆论高度关注。俄伊合作的背后有何深意?中国在这一局势中又将如何选择?这一切都值得深挖。

图片

此前,美国和以色列联合轰炸伊朗核设施,试图遏制其核计划。这一行动被伊朗视为侵略,迅速展开外交反击。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紧急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

普京当面表示:“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毫无理由,俄方承诺愿为伊朗人民提供协助。”俄国家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随后放风,“多国愿向伊提供核弹头支持”,俄伊合作迅速升温。

图片

俄方对伊朗的援助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军事上,俄罗斯或向伊朗提供进攻型导弹和拦截系统,增强其作战能力;核技术上,普京的表态或许暗示了俄罗斯可能协助伊朗重建核设施;经济上,俄罗斯或通过里海协助伊朗出口能源,缓解其因制裁导致的经济压力。然而,俄罗斯自身也面临西方制裁和军工资源紧缺的困境,其支持能力可能有限。

与此同时,伊朗议会批准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相关动议。这一通道是全球能源运输的命脉,约三分之一的海运石油经过此地。一旦该海峡被封锁,国际油价将会飙升,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中国作为波斯湾石油的最大买家之一,对此尤为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波斯湾是重要国际货物能源通道”,呼吁各方推动冲突降级,避免地区动荡。

在此背景下,有媒体预测阿拉格齐的下一站可能是中国。中伊之间的能源合作与贸易往来密切,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伊朗保持深度联系。中国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又需避免地区局势失控。如果阿拉格齐访华,或将进一步强化中伊之间的外交联系,中国或在美俄伊三方博弈中发挥调停作用。

当前中东局势已进入高度紧张状态,俄伊合作的深化、美以袭击的后果,以及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威胁,都在推动中东格局发生变化。未来走向可能包括伊朗核武装化、俄伊军事同盟成型、甚至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导致全球经济危机。无论如何,中东局势的演变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