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当波斯湾的硝烟味逐渐弥漫至红海海域时,太平洋上的军事博弈正以另一种形式牵动着全球神经。2025年6月16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突然驶离南海向西航行的消息,与数日后英日军舰接连过航台湾海峡的举动,在印太海域勾勒出一幅霸权体系下力量重组的复杂图景。这场看似分散的军事动态,实则是美国在中东与亚太两个战略方向间的艰难平衡,以及其盟友为维系“印太战略”作出的危险试探。
当地时间6月16日上午,海上船只追踪网站Marine Traffic的数据显示,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突然改变既定行程,驶离已活动多日的南海海域,朝着中东方向全速航行。这艘美国海军现役最老的航母原计划于6月20日访问越南岘港市,美国驻越南大使馆甚至已向当地发出正式招待会的通知,却在48小时内以“紧急行动需求”为由取消全部行程。美国海军学会网站6月10日的动态显示,该航母打击群此前正于南海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而此次撤离距其计划退役日期已不足三个月。如此仓促的战略转向背后,折射出中东局势的骤然升温——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在6月中旬呈现失控态势,双方在叙利亚边境与红海海域的摩擦已造成多次军事对峙。美国中央司令部此前已向波斯湾增派两艘驱逐舰,但“尼米兹”号的紧急驰援显然旨在强化对伊朗的海上威慑。值得注意的是,该航母打击群撤离南海前,刚刚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菲律宾海完成联合演练,这种“东撤西调”的兵力部署,暴露出美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中面临的兵力捉襟见肘困境。
在“尼米兹”号西撤引发亚太海域力量真空的敏感时刻,英日两国军舰的台海行动迅速吸引国际目光。6月18日,英国皇家海军“斯佩”号近岸巡逻舰高调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东部战区海军新闻发言人刘润科大校随即宣布解放军全程跟监警戒。仅仅24小时后,日本媒体披露其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已于6月12日穿越台海,全程历时超10小时,这是日本军舰继2024年9月、2025年2月后第三次公开过航该水域。英国“斯佩”号巡逻舰的行动充满政治象征意味——这艘长期滞留亚太的近海舰艇并无实际作战能力,其选择在美航母撤离的时间节点过航台海,本质上是伦敦方面对华盛顿的战略表态。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家卓华分析,英国正面临英美贸易协议的后续谈判压力,钢铝关税问题尚未解决,通过在台海展示存在感,是英方维系“英美特殊关系”的无奈之举。而日本的动向则更具危险性:“高波”号过航台海前一周,中日战机刚在太平洋上演“45米险距接触”——6月7日至8日,中国航母山东舰起飞的歼-15战机与日本P-3C巡逻机在公海发生对峙,日方侦察机刻意抵近侦察被中方驱离。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日本以“安全威胁”为由为过航台海辩解,实则是借美国“印太战略”拓展军事存在,尤其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日本右翼势力正试图通过军事行动美化历史,这种动向必须引起警惕。
美航母西撤与英日舰台海挑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美国主导的单极霸权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透支。美国海军冲突学院报告显示,2025年美军在印太地区的航母部署时间较2020年减少40%,“尼米兹”号的紧急调动暴露其全球布势的脆弱性。而英日等盟友的“表忠心”行动,本质上是对美国霸权衰退的焦虑反应,试图通过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维系自身在联盟体系中的价值。对此,中国的反制行动迅速而有力:针对英舰过航,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面对日舰三次挑衅,中国外交部已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太平洋的常态化训练,以及火箭军在台海周边的实弹演练,构建起多层次的区域拒止体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专家李明江指出,美军战略收缩与盟友投机行动形成恶性循环,中国通过常态化战备展示了捍卫主权的决心,这种博弈正在重塑亚太安全秩序。
当“尼米兹”号的航迹逐渐消失在马六甲海峡西口,英日军舰的挑衅也在解放军的警戒中落幕,但这场战略角力留下的影响仍在发酵。中东与亚太两个“火药桶”的联动效应,暴露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结构性矛盾;而某些国家为讨好美国不惜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终将被历史证明是误判形势的危险举动。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任何试图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都将在爱好和平力量的坚决反制下碰得头破血流。亚太海域的波涛之下,一场关于霸权与反霸权、分裂与统一的深层博弈,正在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