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一个月,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正式现身谈合作?

据报道,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抵达北京履新。这位76岁的老将有着多重身份,既是共和党籍参议员,也是拥有40年国际商业经验的资深商人,更是特朗普眼中的“忠诚大将”。但从抵京到6月19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与其正式会面,他整整沉默了一个月。这场迟来的互动背后,是中美在关税博弈、毒品议题上的复杂角力,也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对华策略的微妙变化。

图片

庞德伟的任命过程本身就充满波折。2024年底特朗普提名其担任驻华大使,却因国会内耗直到2025年4月29日才获参议院通过,而那时中美关税战已因所谓“芬太尼问题”打响近一个月。作为特朗普1.0时期的国会盟友,庞德伟曾支持“对华脱钩”主张,甚至力挺关税措施,尽管他在商业生涯中深度参与亚洲供应链,本应深知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抵京后的“沉默期”恰逢中美在日内瓦达成阶段性关税协议,双方互降115%的加码关税,但核心的“芬太尼关税”和34%“对等关税”仍未解决,特朗普显然希望这位“忠臣”能在北京建立沟通渠道,为关税谈判传递信号。

所谓的“芬太尼议题”本质上是美国的甩锅之举。美方声称中国出口产品加剧美国毒品危机,甚至以此为由发动关税战,但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芬太尼类产品产量仅100公斤,其中12.3公斤出口至菲律宾、越南等亚洲国家,完全没有输往美国的记录。反观美国,去年因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4.8万人,毒品主要经墨西哥、加拿大边境流入,根源在于国内药企、政客与利益集团形成的利益链条,甚至半数州将大麻合法化。面对美国的污蔑,中国强硬反制,以“稀土牌”直击美国高科技产业命脉,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寻求缓和,这也成为庞德伟主动寻求合作的关键背景。

图片

6月19日的会谈中,王小洪明确提出“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在禁毒、非法移民遣返领域合作”,庞德伟则回应“愿推动执法交流”。这场对话看似聚焦具体议题,实则隐含多重战略意图:在关税谈判层面,禁毒合作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突破口;从特朗普的外交逻辑看,他习惯通过“亲信传话”建立沟通,庞德伟抵京时被特别嘱咐“向中方领导人问好”,反映出其绕过传统外交渠道的倾向;而庞德伟的商人背景也让他更可能以务实思维处理双边关系,尽管特朗普政府仍以“竞争”为主调,但务实合作的信号已不可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庞德伟的角色始终存在矛盾性:他既是特朗普的“忠臣”,需落实对华竞争政策,又因商业经历具备潜在的灵活性。外交专家指出,美国驻华大使的核心使命应是向美国传递中国的真实声音,而非成为“拆桥者”。当下中美在乌克兰、台湾、朝鲜等议题上仍存分歧,庞德伟能否在“忠诚”与“务实”间找到平衡,将直接影响双边关系走向。中方的态度始终明确:合作必须基于相互尊重的务实协商。从庞德伟沉默一月后的主动表态来看,特朗普政府或许已意识到,一味甩锅和对抗无法解决美国自身的毒品危机与贸易困境,唯有通过具体领域的合作积累互信,才是打破僵局的出路。

图片

在北京初夏的氛围中,庞德伟的“破冰之旅”刚刚启程。他能否真正成为中美之间的“架桥者”,取决于美国能否放下冷战思维,以平等姿态面对现实。这场迟来的合作之谈,既是两国博弈的缩影,也为双边关系注入了一丝缓和的可能,而其后续走向,仍需在现实的博弈中持续观察。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