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攻蓝莓”攻的是消费者的软肋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暑期“演出经济”升温,而近日不少商家和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推荐一款名为“速攻蓝莓”的产品,这些椭圆形小药丸被称作是能急救视力的“演唱会神器”,据说服用后“眼睛仿佛开了4K”“看大屏幕很清楚”。立竿见影的护眼产品真的存在吗?


图片


从消费者的实际反馈来看,效果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多数人发现,模糊的舞台依然模糊,这不禁让人质疑,这被捧为“神器”的小药丸究竟是改善视觉体验的福音,还是又一波收割“智商税”的营销泡沫?


来自眼科专家和视光师的专业解读,为我们揭示了真相。无论是近视还是散光,都属于“屈光不正”,其根源在于眼球的物理结构,如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这些是任何口服保健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速攻蓝莓”成分表中的蓝莓提取物、叶黄素、维生素B族等,虽然确实是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但其作用在于长期补充、辅助维持眼部健康,而非“立竿见影”地逆转视力问题。将其包装成能够“速攻”视力的神奇药丸,显然是夸大其词。


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简单、快速的治疗方案常常能获得大量消费者青睐。换句话说,对简单、快速的治疗方案的过度追求,成为一些消费者的软肋。从某些自称有奇效的减肥药到增高贴,再到如今的“速攻蓝莓”,商业营销总能通过“短、平、快”疗效的宣传,从而实现对消费者的收割。


对一些商家的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市场监管部门不能纵容。此外,消费者自身也应冷静下来,在购买“速效”产品和服务之前,先做做功课,看看商家资质是否合法合规,营销话语是否合情合理,然后再做决定。只有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用理性消费守护健康与钱包,才不会中了一些商家的圈套。


图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