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鲤鱼山幼儿园化作非遗文化小摇篮,一场由桂林乡人民政府和邵武市文化馆联合举办的“非遗传承·童心同行”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此火热开展。
“葫芦潭的功夫小勇士”“大岭村的‘彩色面具舞’”“笋宝宝的神奇变身记”……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探寻之旅。
舞台上,盖竹村葫芦潭畲族武术传承人兰胜家、兰寿家、兰闽钰表演的板凳功、棍术与拳术赢得阵阵掌声。兰寿家以童言趣语讲述畲族武术渊源,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小功夫娃”,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教授下,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
邵武傩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岭村传承人黄毅团队表演了神秘古老的大岭村“跳番僧”。黄毅娓娓道来傩舞驱邪祈福的千年寓意,邀请孩子们近距离触摸面具、敲响木鱼与战鼓,感受这份来自乡土的庄严力量。
闽笋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伯明通过实物与讲解,清晰还原了“深林挖笋—大锅蒸煮—阳光晾晒”的技艺过程,生动展示了传统制笋工艺,让孩子们领略“舌尖上的非遗”。
活动尾声,踊跃参与互动体验的孩子们获得“非遗小卫士”证书及《铁城傩舞》纪念书籍。非遗传承人与“小卫士”们齐呼誓言:“非遗文化,我来守护!”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游园参观邵武市非遗文化画展与展板区,让家乡丰厚文化遗产在童心中进一步生根。
“今天,孩子们用眼睛看到了非遗、用小手摸到了非遗、还用身体记住了非遗!”幼儿园黄老师说,“在孩子们心中早早种下非遗种子,让家乡的文化基因在童心中生根发芽,正是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希望所在。”
此次活动是桂林乡活化非遗传承、深耕文化沃土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表演展示+故事讲述+互动体验”的立体模式,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接下来,桂林乡将持续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让散落乡野的文化珍宝,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审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