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苍南县市监局在辖区一家肉燕小作坊成品监督抽检中发现脱氢乙酸不合格,经溯源核查锁定问题源头为辖区一家肉燕皮加工作坊。针对这一食品安全隐患,我局迅速启动"科所队联动"机制,由食品生产科牵头,联合执法大队、属地市场监管所成立调查组,对涉案作坊开展突击检查。
此次行动中,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协作,食品生产科发挥业务优势,现场指导抽样检测及生产工艺核查;执法大队固定违法证据,查扣问题肉燕皮原料及成品,防止问题产品再次流入市场;基层所依托网格化监管,调取涉案作坊进销存记录。经查,该肉燕皮作坊违规使用脱氢乙酸并流向下游单位,目前已对涉案主体展开立案调查。
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苍南县市监局在查处涉案作坊后,迅速采取措施。一方面,组织专家开展GB2760—202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食品标签标识合规培训,向相关企业发放《食品生产风险提示单》,明确指出肉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要求企业严格自查自纠。另一方面,针对全县预制肉制品,尤其是肉燕皮、肉羹、肉丸等产品添加剂合规使用情况进行再宣贯和全覆盖检查,针对可疑产品开展执法抽检,确保市场上的肉制品质量安全。
自开展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苍南县市监局建立"科所队+检测机构"四位一体执法模式,聚焦肉制品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两超一非”、以次充好等八大问题,累计检查生产单位110余家,抽检产品116批次,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21份,立案12起。下一阶段,苍南县市监局将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末端倒查”机制,通过双向发力的方式,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苍南市监
通讯员:吴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