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 回民支队的民族英雄

图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雄志 民族魂】专栏,挖掘整理抗战时期英烈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激励后人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本期推出《【英雄志 民族魂】马本斋:回民支队的民族英雄》。

在烽火连天的华北抗日战场上,有一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部队——回民支队。这支以回族同胞为主体的抗日劲旅,纵横驰骋于冀中平原,屡建奇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更被毛主席赞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司令员就是马本斋。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军旅,在奉军中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痛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愤然解甲归田。卢沟桥的炮声震醒了华北大地,日寇的铁蹄踏进献县,烧杀抢掠。马本斋挺身而出,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抗敌。

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同年10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部队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深受战士爱戴和群众拥护。在他卓越的领导下,回民支队迅速成长为一支2000多人的精锐野战部队,威震敌胆。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指挥回汉战士并肩作战,共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000余人。他们转战冀中、深南,巩固抗日根据地,后奉命挺进冀鲁豫边区,马本斋同时担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然而,长年艰苦卓绝的征战严重损害了马本斋的健康。1944年初,当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陕甘宁边区时,积劳成疾的马本斋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这位年仅42岁的抗日名将,不幸病逝于山东省莘县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

马本斋逝世后,延安各界300多人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题写了“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的挽联,周恩来题写的挽联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林伯渠、李鼎铭共挽“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山河增色;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马本斋的功勋永载史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将他的故乡献县东辛庄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乡”,并将烈士遗骨迁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供后人世代瞻仰。2009年,他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荣列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他的传奇一生,也通过小说、戏剧和影视作品广为传颂,其赤诚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