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润为
来源:《历史评论》2025年第3期
我是《历史评论》的忠实读者,在《历史评论》创刊五周年之际,回顾其所走过的历程,总结其所积累的办刊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5年来,《历史评论》忠实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斗争精神与学术品格的统一,策划、组织、发表大量说理充分、精粹凝练、生气勃勃的文章,为澄清历史真相、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作出重要贡献。事实证明,《历史评论》是历史学界的先锋期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强堡垒,是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学术典范。
历史绝不仅仅是过去,更是人们当下生活实践的基础、寄托心灵的家园、创造未来的方向指引和动力源泉。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没有历史,就没有自信、没有未来。然而,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却有极大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方向和根本利益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以我们不怕历史前进、不怕历史真相。越是符合历史真实、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东西,越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国际资本集团则持截然相反的立场,特别害怕历史真相成为它们收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障碍。冷战结束后,国际资本集团疯狂扩张,正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根本动因。
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对于党和人民来说,当然是坏事。不过,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不妨回顾一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教科书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基本结论是正确的,但是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写得详细、教得详细,某些个别结论也有绝对化的问题。在这种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人,包括非历史专业的人,学到的历史知识差不多都来自教育和与这种教育保持一致的各种历史读物。随着岁月流逝,人们对所学的历史只记得结论和大致梗概。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打着“标新立异”的旗号来了。它说,原来的历史结论不对,事实甚至完全相反。由于普通民众没有充分了解相关资料,出现迷惘、彷徨、动摇甚至“跟着跑”的情况便在所难免。社会心理越是发生波动,历史虚无主义就闹得越欢。既然他们挑战,我们就得应战。不管多么耗时费力,我们都要扎进故纸堆,耐心寻找历史真相,给当下和未来一个负责任的交代;不管因袭的思维惯性多大,我们都要解放思想、补阙拾遗,完善原来的结论,把历史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结论就会变得更加牢不可破。由此,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历史评论》做的正是这方面工作。比如,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而创造的人间奇迹。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却说,这个结论不对,长征胜利是蒋介石故意“放水”。为此,“放水”论者还罗列一些所谓史料。针对这一谬说,《历史评论》组织发表《长征“放水”论充满谎言》,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从史实和逻辑两个方面证明蒋介石根本不具备为红军“放水”的条件,而他们以为得意的“佐证”,实属断章取义,“放水”论猥琐荒谬的面目便彻底暴露。这样一番较量,不但无损党和红军的光辉形象,反而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红军更加深切的崇敬和更加热烈的爱戴。只知宣泄愤怒绝不是战斗,摆事实、讲道理,从而剥夺论敌的全部“资本”,才是有实在价值的战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是历史虚无主义仍有一定市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只靠学术界还不够,必须调动多方面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态势。在这里,谈一些我感触较深的方面。
一是必须遵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的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公平正义原则,走共同富裕道路。有了这个基础,我们说话就底气壮、有人听,就能掌握思想斗争的主动权,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日子就会变得一天比一天难过。
二是必须强调“学术无禁区,爱国有底线”。历史研究是一片汪洋大海,必须坚持“双百方针”,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但是,学术自由不等于任意妄为,不能背离学术规范,不能背离科学精神,不能背离爱国主义基本立场。不给任何试图篡改中国历史、损害国家利益的所谓“教师”、“学者”提供平台。这样坚持下去,就能有效净化学术环境,激发积极健康的创新活力,绝不会阻碍文化繁荣。
三是必须坚持舆论导向和利益导向相结合。有些人之所以会跟着历史虚无主义“跑”,主要是因为那里有实惠,可以轻轻松松地落个名利双收。当务之急是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消极效应,让正派学者“吃香”,让造谣生事者风光不再。
四是必须做长期斗争准备。鲁迅说:“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袭用。”别看历史虚无主义表面顽固不化、张牙舞爪,其实贫弱得很,颠来倒去就那么几件破铜烂铁。早在20世纪初,改良派就攻击革命,说革命只能导致“血流成河”、“亡国灭种”。今日那些诋毁革命的论调,不过拾人牙慧而已。可以肯定,200年后还会有历史虚无主义,但中国历史的光辉不可遮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不可阻挡。在争取光明未来的伟大斗争中,《历史评论》将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