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破伤风作为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致命感染,其预防和治疗依赖于规范的免疫接种和伤口处理。然而,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因免疫不当、疫苗接种缺失或诊疗疏漏导致的悲剧。近年来,多起破伤风免疫失败的案例引发关注:2019年8月,一名患者受伤后虽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却因免疫失败最终患重度破伤风死亡;同年11月,梁某在受伤后接受TAT注射,却因诊疗环节的疏漏仍不幸死于破伤风;2024年3月,一名患者虽多次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但因缺乏疫苗接种史,后期仍感染破伤风;2019年7月,林某被铁钉刺伤后仅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而未接种疫苗,最终同样未能避免感染。
这四起案件暴露了什么?受伤后,到底该如何规范处置避免风险?
1.江苏某医院注射TAT免疫失败致破伤风发病死亡赔偿42万
1
2019年8月17日,患者在工作时,不慎从三楼楼面坠落受伤,当天前往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
2019年9月3日,出现舌麻木,言语欠清晰,进食流质食物难咽下。
3
2019年9月5日,患特重度破伤风入院后行紧急气管切开并转重症监护室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9月23日出院后死亡,医院赔偿42万。
2.广西某医院TAT注射免疫失败致破伤风发病死亡赔偿38万
1
2019年11月8日,梁某右足砸伤,当天前往医院住院治疗,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当晚进行外伤清创缝合术+异物取出术,两天后发现梁某经加压包扎下的右足传出腐臭味。
2
2019年11月19日,梁某被送入手术室在麻醉下行右足外伤大清创术+一次性负压护创引流置入术。后梁某出现张口、颈部僵硬、腰部疼痛等症状。
3
最终感染破伤风死亡,司法鉴定指出,医院未规范评估伤口风险,过错参与度达70%。
3.浙江丽水病例:注射TIG仍感破伤风
1
2019年7月8日,林某足底被铁钉刺伤,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清理伤口,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后期患者右足肿痛逐渐加重。
2
随后到医院急诊就诊,予扩创清创、头孢曲松针抗感染等治疗后,林某回当地医院输液。之后林某感右小腿痉挛,行走困难,伴右踝关节活动困难,感发热,遂到当地医院住院,检查出破伤风。
4.北大第一医院病例:反复注射HTIG仍患破伤风
1
2024年4月,75岁患者因“头外伤清创缝合术后1个月,张口困难1天”就诊。
2
患者2024年3月3日在干活时不慎摔倒,头部受伤,于医院清创缝合(2针),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IU,1周后拆线。4月3日吃早餐时感张口困难;4月4日张口困难加重,入院就诊。
3
既往病史:2022年11月14日,右手拇指被砖头砸伤,有出血,自行消毒处理未至医院处理(距最后一次TIG注射2个月)。2022年11月23日出现张口困难、吞咽困难。11月25日,就诊市人民医院,予镇静注射TIG处理,1周后张口困难好转,于12月10日出院。
4
患者多次受伤后都注射了TIG,但是后续依然感染破伤风。
思考:为何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后,仍感染破伤风
上述案例存在以下问题:
(1)仅注射TAT/TIG不能提供持久可靠的保护!
(2)无法覆盖潜伏期患破伤风,不能获得破伤风免疫保护!
两种免疫有何不同?
为什么要以主动免疫为主?
(1)被动免疫的局限性
保护期短:无法覆盖破伤风潜伏期(通常2~56天,最长可达178天),TAT仅能保护7~10天,HTIG仅能保护28天。
保护持久性:被动免疫是直接注射抗体,保护时间短;但是主动免疫是让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够形成长期有效的保护。
(2)不同情况下的免疫方案
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结合风险分级与既往免疫史综合判断,原则如下:
上述案例表明,破伤风的预防并非仅依靠被动免疫制剂(如TAT或免疫球蛋白)就能完全有效,而需结合主动疫苗接种才能形成长期保护。忽视疫苗全程接种、依赖单一免疫手段或诊疗流程不规范,均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甚至酿成死亡悲剧。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照执行《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版)》,确保“被动+主动”免疫联合应用,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对破伤风疫苗重要性的认知,从而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EB/OL】
【2】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8.
【3】罗风基,李长贵,等,译.疫苗(Plotkin 's Vaccines )[M]. 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4】王真行,邹力,等WHO关于破伤风疫苗的意见书.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40(4) : 198-198.
【5】吴肇汉,秦新裕,等.实用外科学[M]. 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6】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9版上
备注:上述两个赔偿案例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两个病例来自公开网络报道
来源:外伤急救与破伤风防治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