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波:阅读《大道》,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设置🌟星标
一起做终身学习受益人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今年初签发了一份《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提出了 “六条禁令”,其中就包括 “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几个月后,“美的被曝强制18:20下班”冲上微博热搜。

方洪波在接受晚点Late Post采访时自称,“我从来不加班,没有说 6 点之后还上班,这绝对不可能,周末加班也从来没有,我过去 20 年都是这样。”他和记者解释说自己的一些重大的思考往往不是在公司内部的日常忙碌中,一定是远离这个企业,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的时候。比如长途飞行或是游泳的时候。

除了是反对低效“内卷”的董事长,方洪波还是一位资深书虫。他不仅是购书大户,而且对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社会学均有涉猎。他曾说,书籍是自己的精神源泉。

最近,方洪波推荐了《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他说,阅读《大道》“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片

点击👆图片,立购新书!

以下是方洪波的推荐语:

《大道》中反复叩问的“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战略选择与日常经营中常犯的认知偏差。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却总能激发我们用“本分与平常”的心态重新审视商业的本质。这种凡事想长远的思维重构,或许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更具价值。

图片

“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像一面镜子

今年1月5日,段永平在与浙大学生对谈时他提到,“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相比之下,勤奋和乐观之类的很难真的通过外在的约束做到。“最主要还是脑子里要有是非,要想着做对的事情,发现错了,要赶紧改。”

段永平也经常被问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是对的。在浙大的问答里,他说“其实是知道的。有些事情你不知道是否对,那你做了,你将来会知道是否对,因为如果不对,你会受到惩罚。但是呢,你发现错了,一定要马上停。大部分事情,我想大部分人是知道对错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做错的事情。为什么很多人明知是错,他还要继续做呢?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

以人为镜明得失。方洪波认为“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就像一面镜子,不论是企业战略选择还是日常经营,都可以以此为鉴,找到自己常犯的认知偏差。

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段永平常以抽烟、酗酒等生活中常见的错误为例,这些事情,即使大家知道对错,也会因为短期诱惑而选择去做。只有时常反省自己犯过的错误并坚决改正,就是“做对的事情”。

就像芒格曾说,“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懂得做对的事情,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正是人生的大智慧。


图片

图片

“不秘”诀:本分和平常心


或许有很多人思考过,一直自称“普通人”的段永平为什么跟也总是自称“普通人”的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段永平曾经在雪球上,言简意赅地回复过这个问题:本分和平常心

本分不是“老实”,而是该干嘛干嘛,该是谁是谁的意思。如果想搞明白什么是本分,也要“反过来想”,从什么是不本分来看。比如欠债还钱就是本分,不还就是不本分。

段永平也会感慨,“本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看到别人不本分容易,反省自己不本分更难。”人总是偶尔会反省自己哪里不本分,甚至很多人从来不反省。

正因如此,方洪波说“本分和平常”的心态往往能帮助他重新审视商业的本质,抛开外界的干扰和短期的诱惑,去想一个企业“该干嘛干嘛”的问题。

段永平说:“平常心就是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有诱惑的时候,能够排除所有外界的干扰,回到事物的本质(原点),辨别事情的是非与对错,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

平常心也可以理解为芒格先生一生坚持的理性,有平常心(理性)才能本分,才能改掉不本分。

“芒格认为理性最重要。我们认为平常心最重要。好像这俩是一个东西。”


——段永平

2010-05-30


关于本分和平常心,OPPO的CEO陈明永有段阐述值得细读:

“在人的一生中,或者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诱惑、挫折,会不断受到挤压。我们会不由自主、随机地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往往背弃了我们最开始的路。这时,我们要回到最早的原点,想一想我们本来要做什么,我们最开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把这一点牢牢抓住,再考虑外界带给我们的诱惑,这种心态就是本分。”




段永平曾说,“本分简单讲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所谓回到原点也是指回到什么是对的事情或者是如何把事情做对这点上。”

段永平从未给出什么标准答案,只是反复“叩问”——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这打动了方洪波,也将深深影响通过《大道》与段永平对话的读者们。

图片
👇 延伸阅读:
🟡 《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重磅上市!
🟡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增订版)》正式出版
🟡 《价值志01:设计师芒格》正式发售
点击⬇️图片,进入芒格书房微店